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27/09/2011
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获马哈迪科学奖
作者: admin

(吉隆坡27日讯)2011年马哈迪科学奖由有“杂交水稻之父”美誉的中国科学家袁隆平获得,以表扬他对粮食研究的付出和贡献。

有关奖项是表扬他在水稻种植方面独立思考的成就,为全球的水稻生产带来革命及可持续发展的进步。

今年的马哈迪科学奖一共收到19份提名,筛选来到最后阶段只有两名候选人,分别是袁隆平及从事研究热带医学的麦克菲力艾柏斯(Michael Philip Alpers)教授。

马来西亚科学学会主席丹斯里阿末达祖丁表示,当他们将最后候选人的名单呈交给另两位来自海外的诺贝尔奖得主(其中一人是来自台湾的李远哲)选出该奖项的得主时,出现了僵局,因为他们认为两人都有资格获得马哈迪科学奖。

“我们唯有交由50名学术界人士决定,结果袁隆平中选。”

他说,或许学术界人士认为在马来西亚,农业比医药的影响还要大,所以选择了袁隆平。

马哈迪科学奖基金会主席敦阿末沙吉指出,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成功提升了本世纪稻米产量的一倍,并在亚洲、非洲及美国等地区扩展。

马哈迪科学奖是大马热带研究最著名的科学奖项,表扬全球通过科学与科技解决问题的科学家或机构;得主将可获得马币10万令吉、一座金牌以及一张奖状。

袁隆平因饥荒研究高产水稻

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于1930年9月7日出生于北京,在西南农业学院(现今的西南农业大学)主修农艺学。毕业后在安江农校从事教育工作,并进行科学实验。

在1958年至1961年发生在中国的饥荒促使他专注在研究高产水稻的研究,放弃跨越性质的实验(Asexual Crossing Experiments),开始人工混合来研究稻米的新品种。

袁隆平的努力让中国稻米的产量从1950年的56亿9千万吨,提升至2000年的194亿7千万吨。透过杂交水稻提升的米粮每年可供中国约70万人口,为逾千名农夫带来额外的收入。此外,他的杂交水稻被商业化到亚洲、非洲及美国等地区。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