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02/07/2015
巫裔独中生:读其他源流学校.“懂彼此语言减种族猜疑”
作者: admin

(吉隆坡1日讯)一名巫裔独中毕业生建议家长可尝试从自己开始做起,把孩子送到其他源流的学校,让他们有机会了解并与不同种族的学生交流,从而抛开局限在本身族群的思想。

拉丝达说:“当每个种族懂得彼此的语言,就可以减少彼此的猜疑,拉近彼此的距离。”

在国营电视台中文组任职,曾接受12年中文教育的她认为,每个种族都坚持以母语作为教学媒介语,然而,要拉近比彼此关系的最佳方法,是设立一所让各种族学生学习不同语言的学校,但承认其可能性似乎微乎其微。

国民缺自发团结意愿

她接受马新社访问时说,最重要的是,个人必须有意愿了解及尊重友族,而非依赖其他因素如国家政策、团结活动等,因为本身若没有努力,再好的政策也是徒然。

她认为,大马社会目前最欠缺及需要的,是了解、交流、尊重及自发实践团结的意愿。

针对近几年来的斋戒月,不时会发生可以避免的种族敏感课题及不愉快事件,拉丝达认为,大多数穆斯林不会介意其他宗教信仰者在他们面前吃喝,因为他们了解其他宗教信仰者不用斋戒。

“就算他们在穆斯林前吃喝,对穆斯林来说是斋戒月的一个考验,而穆斯林是否可以通过这个考验,就要看自己的信仰(意志)有多强,不应该归咎非穆斯林。”

尽管如此,她指出,她的一些非穆斯林友人在斋戒月时,因担心她受不了而不会在她面前进食,她形容这是一种尊重,而非强迫性的做法,此外,华裔同事都会非常的体谅她,包括在开斋时间暂替她的工作岗位。

教育界人士应以身作则

针对国小副校长发表的“喝尿论”风波,拉丝达认为,作为教育界人士,不应发表这类言论或玩笑,因为这种言论或态度恐怕会让学生“有样学样”,甚至将这种态度带入社会。

她认为,国人不乏团结的机会,包括在体育项目报捷、国家发生空难或灾难等,各族人民一同为不同族群的受害者祈祷。

“只是在某情况当大家有不同想法的时候,才会有摩擦,这是我觉得多元种族人民的国家都无可避免的现象。”

种族关系不能靠片面定论

提到是否认为种族之间的互动和了解并不理想?拉丝达认为这胥视个人的看法而定。

她举例,若一名政治人物发表种族歧视的言论受到广泛报道,不同种族和信仰的民众因而掀起网络骂战,然而,有关的歧视性言论并非代表相关族群的立场。

“但是,我们在网上看到的或某某人物说出的歧视言论,真的是代表整个族群的言论吗?说不定(支持者的)总数不到百分之十,这10%也不代表全部人(族群)的想法。

“在网上互相谩骂的网民,在现实生活可能可以与别的种族融洽交流。”

有鉴于此,她认为,种族之间的互动及了解理是否理想,不能单看报章的片面报道而下定论。

接受华文教育
“人生有更多选择”

提到接受至少12年的华文教育,是否为本身的生活、就业及人生观带来更大的收获?拉丝达表示赞同,并指在生活中因了解不同种族的人后,思想上也用更广大的角度去思考,譬如有关种族的歧视、政治、政策等课题。

让拉丝达感觉很棒的是,因为本身听得懂别的语言,在阅读书籍、娱乐等,可以有更多的选择,并获得更多不同角度的知识;甚至在就业方面,也因为懂多一种语文及华文的文凭,而比别人多了一份优势。

遗憾小部份人影响团结

“不过,还是有一小部份的华人还是选择不会录取(懂华语的)马来人,因为可能会(觉得)与顾客缺乏亲切感,这对国家团结(的努力而言)是不健康的现象。”

她认为,学懂中文有非常多的好处,尤其中国的网购、批发网站等,都可让巫裔认识更多的商品,甚至是货比三家。

辗转多年,在这段苦乐参半的时光,交到生命中最重要的朋友,是拉丝达最美的回忆。

直到今天,他们都有联系,一起茶聚、旅行等,甚至华裔好友出嫁,她也去当姐妹分享幸福时刻。

曾为上宗教及华文课困扰
深爱中文选择独中

当部份华裔中学生选择放弃报考华文之际,十多年前刚华小毕业的拉丝达基于热爱华文而选择了与普遍巫裔学子不同的路,完成6年的独中生涯。

14年前,结束了6年在华小教育的拉丝达与一般同龄的巫裔升上国中,唯一不同的是她选择报考华文,然而,学校的华文课与穆斯林的宗教课凑巧安排在同一节,以致这名深爱中文的学生迫于另寻出路。

在华文与宗教两科之间,缺一不可。一旦上了宗教课,每星期却比华裔同学少上几堂的华文课,这对深爱中文的拉丝达而言无疑是一大困扰。也许是天意的安排,这个时候她遇到了一名在独中教书的马来女教师,并介绍她试着报读独中。

她忆述这段往事时说:“当时我觉得,独中可以考SPM(大马教育文凭),所以在国内不会出现文凭不受承认的烦恼,而且我还可以考以华文为媒介语的统考,统考也可以让我直接升大学就读文凭课程,可跳过大学预科班、基础文凭课程及中六。再加上学校也安排一位老师专门为我上宗教课,好让我也同时可以报考宗教科目。”

因为计算过念独中的好处,拉丝达最终决定报读独中。

“马来妹”独中路不平坦

从江沙的崇华小学,到怡保的深斋独中,再转学到吉隆坡的循人中学,拉丝达的这一条独中之路并非一帆风顺,除了从一开始报读独中面对学校书记的质疑,到成功入读后受到同侪的排挤,直至毕业后拥有比其他同族友人多了一个优势,这些可说是令她难忘的事。

她说,到独中报名念中一时,看着一名“马来妹”前来的校内书记完全不听她的解释,并断然指她来错了学校。

“当我讲华语后,她才让我见副校长,考试及入学。”

拉丝达说,成功进入独中却遭到部份顽皮的同学所排挤,有者羞辱她很胖、有体味、皮肤黝黑,甚至称呼她“马来婆”,让她觉得非常伤心,只能回家泣诉。

“不过,庆幸的是,在同一时间有另外一部份的朋友还是很挺我,会帮我骂(那些)说我的同学,而且骂得比我更凶,比我更在意!”

每个族群必然有好人

从那时起,拉丝达就意识到,在一个种族里,必然有好的人,也有害群之马,因此,若要说某个种族会歧视别人,是有欠公平的。

在独中的日子,同学相处久了,多了沟通及了解,慢慢的与曾经对骂的同学和好,有者在毕业前甚至向她道歉。

“最重要是,大家要学会了解、沟通、交流,再加上彼此之间的尊重,才会减少种族之间的歧视。”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