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22/05/2013
祭祖与侨批
作者: admin

清明节返乡,上山祭祖。拜毕,与家人在祖先坟前用餐。看看曾祖父母、祖父的墓碑,望望稚小的侄儿们,五代同堂,在这了望马六甲海峡的美湖水长华人义山。

这里已经是我们的故乡,祖先们所来的地方,就只剩下墓碑上的“陆邑”可供追溯。土生土长的祖母,在墓碑上也是刻着她从没到过的中国地名。或许。这就是无形的联结,年年的清明,年年的提醒:别忘了根!

对于平民,有形的历史联结是什么?

“请问你家还有保存跟中国来往的书信吗?”我问左邻、再问右舍。

有些事,总是迟了一步!老人在世时,我们对他们应该是不甚光彩的移民史不感兴趣;他们过世后,我们对这些认为都是来要钱的中国书信感到厌烦,一把火烧了!

前阵子,我的论文指导教授──黄子坚教授提起侨批,即与中国往来之书信,这提醒如同当头给我一个棒喝:原来马来西亚与中国民间的来往书信是很珍贵的历史资料。

在校方及各学术人员的支持下,黄子坚教授在马大成立了“马来西亚华人研究中心”,现阶段展开籍贯及义山的研究。作为历史学家,他对各种史料尤感兴趣。他心情好的时候,还可以听他说他在义山进行研究时遇到“死去故人”的故事。谙中文的他把志趣转向侨批,我才想起小时候在家里的抽屉曾看过的那些书信。

“我们以为是没用的东西,都丢了!”母亲在电话那头如是回答,我的心跌入谷低。

谁说我们是外来者?

清明节前在厨房和姐姐一齐做糕点,姐姐提醒:“吴家活到九十多岁的老人刚过逝,搞不好他的家人还没把他的书信丢了。”听毕,我带着一身的汗味冲到吴家,吴老人的媳妇很热心地表示要帮我找。

怀着期待的心,我再问屋后从柔佛返乡扫墓姓赖的客家人。他表示,其祖先在宣统年间已葬在美湖水长义山,他们在一百多年前已在这里生根。都没有和中国的亲戚有任何联系了。

接着,我缠着父亲,希望他能想出村里从中国来的,还活着的老人。他念了一堆名字,摇摇头说:“那些人都死了!”

再到吴家,吴老人的儿子拿出一个信封,说:“找了很久,就只找到这个信封!”我拿了没有信件的信封,致谢而去。

侨批侨批!您到底在哪?历史不应该是大人物的专属;庶民史,更是贴近普罗大众的生活脉动。

“侨批的‘批’是闽南及潮州话‘信’的意思。我家没有与中国往来的书信。”专写老槟城的杜忠全如是回答。

我再问他,我的曾祖父我叫阿祖,那我的侄儿要怎么用福建话称呼我的阿祖?他瞪了我一眼,说:“不知道!现实生活中没遇过五代同堂的!”

虽然被瞪,但内心窃喜。我们家第五代的孩子,还在祭拜第一代移民的高祖呢!文化的根代代相续,在相承的清明祭祖中。谁说我们是外来者?

百余年前这里一片荒芜,是我们中国南来的祖先最先抵达,开辟了美湖,这片美丽的槟城西南乐园。

本土化是我们必行的路。然而,本土并不表示去中国化,或与中华文化绝然切割。祭祖是无形的文化钮带,而侨批就是研究移民史的具体史料。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