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10/12/2013
别人当草,他们当宝
作者: admin

《垃圾之歌》一书写到,垃圾是人类存在的万年例证,有如一面文明之镜,忠实反映了社会变迁和人类的生活风貌。它并不歌颂英雄帝王,而是诉说小市民的爱与怨恨。

垃圾势必与人类长期共存,只有真正了解,才是解决垃圾困境的开始。

一个小动作和习惯是会影响和改变环境的一个重要因素之一。如果全球70亿人口,每人丢一张纸,就制造了70亿张纸张垃圾。

其实没有人会记录每天丢多少垃圾,如果想知道一个家庭一周内吃了多少、丢了多少,人往往因为记忆、面子因素或其他理由而无法照实回答。

垃圾藏不起来

但垃圾不会说谎。你用多少,就会丢多少,垃圾就是没办法藏起来。

我们都知道垃圾对人类和环境皆有害,因垃圾中含有大量塑料,在燃烧时往往会产生大量炭黑等成份为主的烟尘,散布到空气中,最终降落地面,污染空气、水源和土壤。还有,每次燃烧垃圾时,都会产生大量恶臭气味的气体,令人难闻,有时还会引起身体不适,甚至出现病症。

无可否认,没有人不会丢垃圾,不管到哪一个地方,垃圾都会被制造。

当我们不断将矛头指向垃圾,一直埋怨垃圾逐渐让我们失去安乐家园时,有否想过自己是令垃圾破坏环境的罪魁祸首?

垃圾可变身实用品
环保要讲要做

“别人当草,我们当宝”!善用小智慧把别人眼中的垃圾、废物摇身变成实用的物品,抱着利己利人的心态去实践环保,生活就会变得更自在快活。

近来环保意识不断被大力宣扬,普罗大众都对环保有更广更深的认知,即便是小学生都知道环保的重要性。

但是,究竟有多少人可以把环保意识贯彻在生活上呢?

江建桦把环保融入生活
“细心观察到处是宝”

对家住史里肯邦安新村第二区的江建桦来说,环保就是一种心态,只要细心观察,就能发现身边处处都有宝。

把环保当成生活一部份的他,凡是可以再循环的物品,小至报纸、塑料袋、铝罐、玻璃瓶,大至沙发、桌椅、海报、橱柜等等,都一一回收,需要的就用来自用,可以循环的则拿到循环站去变卖,卖到的钱还能拿去做慈善,乐己助人。

江建桦太太苏金玉有一双缝纫编织的巧手,在空余时经常利用一些碎布或绳子等织出种种实用美观的袋子、被子、衣物等,既省钱又环保。

“我们都是从邻居朋友处拿来一些他们不要的布料,然后动手做一些环保的东西,完成后可以自用或送给其他有需要的人。

就如我用原子绳做成的环保袋,可以让家庭主妇带去巴刹装食材,洗一洗再拿去晒之后又可以循环再用,非常方便环保。”

她说,闲时动动手脚与脑筋,能帮助远离老年疾病,同时又能实践环保,何乐而不为。

家具柜橱回收改造

一踏进江家的半住家式商店里头,不难发现里面的家具、柜橱、就连屋顶都是用别人丢弃的物品建成。

“附近家具店经常丢弃一些不用的三夹板、橱柜等,于是我就收集回来,敲敲打打后,就成为实用的家具,可以省下不少花费。”

就连一般人视为大型垃圾的海报,也被他相中其防水性,而被夹在屋顶的夹层内加强屋顶的防水功能。

“我也把老式商店丢弃不用的木廉挂在住家的四周,成为住家遮风挡雨的好伙伴,赋予这些被遗弃物品新的使命。”

自己亲手做出来的物件,除了让他有多一份成就感之余,也能随自己的生活需求打造最适合的物件。

住家种蔬果自耕自用
收成太多赠邻居朋友

环保意识也可以体现在自耕自用上,江建桦就在住家周围栽种多种蔬果,他笑称,由于所种的菜太多,所以收成之多经常连自己一家人都吃不完,并转赠给其他邻居朋友。

厨余是最好天然肥料

“除了栽种一些可以果腹的蔬果外,我也种一些药草,既绿化环境又能使身心健康,看着蔬果一天一天长大,那种心情是非常欢喜愉快的。”

注重环保的他每天一早起床的工作就是拿起扫帚,把住家附近的范围包括马路旁都一一打扫干净,为充满活力的一天做好热身运动。

打扫完毕后,他就拿洗过葱头、米等的水来浇屋旁的植物,既不浪费水源又帮助植物茁壮成长。

“吃剩的厨余是栽种植物最好的天然肥料,吃过午餐后,我会把残渣厨余放到土壤里,增加土壤中的养分。”

身教孩子珍惜事物
从“心”培养环保意识

江建桦认为,以身做则就是最好的教导方式,因此他严厉教导孩子要学习珍惜,不能浪费身边的事物。

“教育很重要,小孩听话就是我们的财富,因此我从小就教导避免浪费,从“心”去培养环保意识。”

在环保上,自私就是最大的敌人。因此他奉劝做人不要太自私,若每人抱持各扫门前雪的态度,是不可能把环保做好的。

“我每天打扫屋外时,都会把路旁的垃圾一并清理掉,也把可循环的‘垃圾’回收。如果大家都自私打扫自己屋内的范围,对门前马路的垃圾视而不见,那自然错失许多实践环保的机会了。”

不拘小节做环保感染邻居

他说,只要抱着利己利人、不拘小节的观念去做环保,就能感染身边的人。

“在做环保的过程中,我也与左邻右舍有很好的互动,也感染他们一同来做环保,现在很多邻居都学我耕种蔬果,也频频收集纸皮铝罐等可循环品,因此街道上也比以往更干净卫生,能环保救地球之余也缔造良好的睦邻精神。”

“环保是需要长期去做才有效果,只要每天一点一点的积累,微不足道的废物也能发挥巨大的功能,创造出于别不同的价值。”

文:李维诚、王宝玲

图:黄伟胜

编辑:邹慧欣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