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22/09/2015
难啃华文硬骨头
作者: admin

我们已经离开学校、离开华文的课堂好久了,若不是教书或有孩子在小学读书,还真的不会去搞清楚小学综合课程.修订版(KBSRSemakan)到小学华文课程标准(KSSR)的分别。

对于家长,甚至校长、老师来说,教育课程的变更是无法插手干涉,也难以理解的,因此当大人面对孩子的学习方式不同于自己过往的方式时,会有无力、难以适应、无法帮孩子的无助感。这个现象,就浮现在这一次的UPSR华文理解试卷的考试中,也把“华文难”这个沉积已久的困扰引爆开来。

“华文难”真是一个困扰。根据KBSR课程,小学生到了六年级应该能掌握至少2700个字,可是他们还要应付成语、背诵诗词、分析文句结构、语音、标点符号、修辞、规范词、字辨等,年纪小小脑袋还未成熟,还要书写议论文、说明文、应用文,几乎都是硬邦邦的语文研究,学的也是支离破碎、毫无乐趣的华文。这些全在UPSR展现出来,大人看了难怪会大惊孩子们小小就要啃下这些“硬骨头”。

这次的“硬骨头”,大人视为“最大块”的是在理解文〈母亲的作业〉。文章被批评为不符合我国国情、部份用字是本地学生不熟悉的。但是,我相信平时只要学生大量阅读、习惯阅读;老师平时教导阅读方法、抓内容重点、分析当中的问题(如5W和1H)、如何越过生僻字,要理解那篇“不属于本国人”的文章是不难的。

但是,作为给全国普遍学生应考的重点考试,理想的出题是:贴近本地小学生的生活环境和教学课程进度、呈现的内容清晰并且是小孩子可以理解的,文章也要充满乐趣,让人顺畅阅读,并能爱上华文。

譬如这次,当学生面对沉重的考试压力,出题如果不是沉重的妈妈患上重病,换上一篇情感快乐、文字优美、充满想像和盼望的文章,教育的功能更能彰显出来。

而〈母亲的作业〉述说的大人面对重病母亲的一种愧疚和弥补、母亲不愿打扰孩子情愿自己辛苦的老一辈思想,一般小孩子还不能理解透彻当中的亲情关系。幸好5道问题中4题基本都能在文中找到答案,最后一题才是真的考“理解”,但那一题的“我”字是作者以文学手法,留给读者作想像的,依每个人理解不同,可以有不同的解释(如……妈妈写来写去,偏偏不会写“我”字,那是她有“我”字学习障碍症。假如我是作者,我的最终隐藏答案可能是这个),但出题者把理解限定于一个答案,这就跟文学创作的开放式理解相冲。不过,这样的问题只有一个,错了也只有一题吧。

我相信我们的孩子们逼着为了考试,啃“硬骨头”也惯了。只是我们的教育造就我们背着“文化大使命”,机械化又毫无乐趣地去应付考试,这才使到学生们讨厌华文,爱华文已经飘荡到死荫幽谷,失了灵魂。

其实,现在不少老师也还在摸索KSSR那种强调高思维、思辩、注重阅读和多元思考的模式,我想像到了明年的小六评估考试(UPSR),还是可以预见声声“华文难”的。

延伸阅读:
【考试是为了什么?】
【UPSR华文试卷引争议.解读试卷检视教育现况】
【跟HOTS有什么关系?】
【学习难道为了成绩?】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