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11/06/2016
百合.食蔬见闻
作者: kychia

少肉多菜是我从小到大的饮食方式。与我一块用餐的朋友会因此提出3种疑问,不外为是否在做瘦身计划、宗教因素以及环保主义之类的提问。其实不为什么,就纯粹喜欢吃蔬果,嚼着菜茎、瓜果,甘甜的汁液与唾液在口腔里形成了美妙组合,尤其搭配着小口胚芽饭、小啜药膳汤。除非身边友人乃所述3种因素,不然没几个人会跟我一样三不五时就前往素/蔬食店用餐,或啃着一块炊熟的番薯也能感到齿颊留香。

店面的“素”字虽映于眼前,仅有部份素食店做纯素料理,多数店家则在琳琅满目的蔬食与炸物中区分为“纯素”与“蛋奶素”,便利了想食蔬又想补充动物性蛋白质的荤食者。

大学周边的素食店是否具宗教性质我就不得而知了,就像大部份用餐顾客未必是教徒或素食者,而出家人也不因店内售有蛋奶素而却步。

有时瞧见师傅毫不计较地在蛋奶素中拣出青菜豆腐,清淡的餐盘叫我不免惭愧于嘴角还留有蛋黄的鲜味,而师傅已坐在我跟前露出了包容的笑意。

偶尔听到店里职员对走到收银台前的师傅说:“第二碗饭不必还钱,我们当作布施。”

然后各方双手合十,祷念“阿弥陀佛”。针对“布施”一词,我不晓得出家人是否会吃上第3碗饭,还是不该占小便宜而勺碗汤喝饱就罢。

台湾的饮食店面备有自取茶水、汤品的习惯,对于盈利不大的自助型素食店能提供甜、咸汤品,虽然都以纯素烹煮,却用料十足。其中一家由印尼华侨经营的蔬食馆备有3种不同的汤品,除了固定的甜、咸汤品外,还有熬得稀烂的番薯粥或重口味的臭豆腐汤头。第一次登门用膳时便爱上了可口解暑的甜汤,再次拜访时,印尼大姐知道我爱吃绿豆薏米渣,便在甜汤里给我添了许多,就此添了不少人情味。

汤品诱人的店面容易碰到口袋只够付一碗饭钱的老人家,店里的员工就会递给他们塑料袋,说道:“汤里有很多海带豆腐,多带一些回去吃!”仅带着一碗白饭的阿嬷,动作很是贪婪,打捞了满满一袋大锅汤里的材料后才离开,乐呵呵的脸孔留下了一抹心酸的背影。

印尼大姐似乎习惯了这种状况,默默地把汤给添满,笑笑回道:“薄利多销!”口头说说怎么也不及实际行动来得有意义,至少给予了阿嬷一顿饱肚茶饭。这使我想起了另一家不显眼的素食馆,只要错过了用膳时间,那里的素菜皆卖光光。要不是下了一整天雨,习惯晚个半小时出门用餐的我才有机会尝到他家的纯素料理,也因此见识到为客人“接菜”的薄利多销法。当客人把夹好的素菜放到仪器上称重时,收银员报了一下价格后会给客人再添点菜,没一会儿功夫便对扑了个空的客人说:“下次请早哦!”

放眼五花八门的社会里,吃素的人固然多,能修得一尊佛心的却很少。黯淡无华的素/蔬食店就像清淡的素食般,没有绚丽的外在,却能养着健康的身心、平静的灵魂。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