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28/06/2016
安息有时之迎接安宁的准备【二之一】:生命有时尽·临终关怀给予安宁
作者: niki

死亡是人生的必经历程,任谁都无法避免和逃离。医学昌明的确帮助人类延长寿命,但同时也在拖延病人承受痛苦的时间。

临终关怀服务旨在协助身患重疾的病人减轻痛苦,让他们与家人开心度过余下时光,完成心愿并安详离去。

而当死亡来临,留待家人处理的身后事,不只有丧礼而已,只有手握死亡证明书,死者亲属才能代办其他行政事务。

死亡是人生的必经历程,任谁都无法避免和逃离。医学昌明的确帮助人类延长寿命,但同时也在拖延病人承受痛苦的时间。

患上重病时,不止病人承受着身心灵折磨,而面对至亲即将离世的家人,何尝不也承担着巨大心灵创伤,甚至会责怪自己未能及早陪伴或拯救至亲。

临终关怀服务旨在协助身患重疾的病人减轻痛苦,让他们与家人开心度过余下时光,完成心愿并安详离去。同时也提早提供家属适当心理建设,接受至亲离去的事实。

临终关怀是以尊重生命,不延长也不加速死亡为原则的服务,着重于照护病患整体生命素质,从身心灵协助病患安度剩余时光。

慈悲关怀服务会(Kasih Hospice Care Society)医生瓦尼达表示,临终关怀是提供给生命仅存半年以下病患的服务。当药物无法发挥作用,而负担大于功效时,医院便会将病患转介至临终关怀机构。

“即使是晚期癌症病患,只要身体情况好转,院方都会让病患返家,除了基于病床有限,在医院感染上其他疾病的风险比较高也是原因之一。”

在我国,临终关怀服务是非政府组织,以居家探访方式进行。她说,临终关怀机构并不会贸然提供服务,只有在接收到医院转介信后,才会致电病患或家属,询问他们是否愿意接受服务。

“有时候家属会直接拒绝,因为在他们认知中,只有即将离世的病患才须接受临终关怀服务。我们会尽量解释,希望至少给彼此一次见面机会才做决定,但最终还是会尊重病患意愿。”

瓦尼达说,院方转介信很重要是因为每一种疾病都有特定进展模式,转介信里会清楚阐明病情和使用药物。这样医护人员才能根据病情提供适当治疗,并教导家属护理技能,以及提供他们心理建设。

心理负担也是疼痛来源

瓦尼达透露,临终关怀机构提供的全是免费服务。当病患或家属愿意接受服务,医护人员会安排在两个工作天内探访病患和家属。

“第一次探访中,我们会先了解病患的家庭背景、药物服用状况、社交问题等细节,通常会耗时超过两小时。临终关怀的宗旨是要顾全病患身心灵状态,所以每一个细节都要清楚了解,才能对症下药。”

她举例,有时癌症病患感到疼痛并不只是引发自生理,心理负担都可成为疼痛来源。

而随后的探访,医护人员通常会每星期到访病患住家一次,每次大约1小时,以跟进病情。当病患即将离世,医护人员的探访次数则会更为频密,时间也会拉长。

她说,每一次居家探访,医护人员都会根据病情,教导家属适当的照料方式,以便病患可以在最舒服状态下安养。

若有任何药物服用问题,家属也可直接致电医护人员询问。

此外,临终关怀机构也会出借医疗器材设备给有需求的病患。

瓦尼达表示,除了医护人员,志工也是临终关怀机构的一分子。基于志工未接受过专业医护训练,所以他们会定时到病房探访病人,提供短期替代照顾服务或与病人闲聊,帮助他们消除寂寞。

“慈悲关怀服务会志工每逢星期五早上10点至下午1点,还会到士拉央医院提供日间照顾服务,为复诊病人或病房病人准备饮食和小型活动。”

陪你走到最后

在我国,除了玻璃市以外,每个州属都至少设有一家临终关怀组织,而每一家临终关怀组织都有特定的照护范围。

例如:慈悲关怀服务会负责照护雪州八打灵再也、白沙罗、双溪毛糯、甲洞、万饶和武吉柏伦东地区。

目前,在雪隆地区只有4家临终关怀组织,加上人手不足,所以某些地区并不在临终关怀服务机构的服务范围内。

瓦尼达说:“安宁疗护减轻疼痛的方法与普通疾病不同,我们会用吗啡协助病患减轻痛苦,因此分量计算很重要。”

她建议重疾病患,如果需要疼痛和症状管理,但居住地区不在临终关怀机构服务范围,可直接到设有安宁疗护部门的政府医院求助,如士拉央医院和马大医药中心都设有该部门。

瓦尼达透露,医院的安宁疗护部门和临终关怀组织的差别在于安宁疗护部门不会提供居家探访。一旦病情好转,病患就要出院,但临终关怀组织则会陪伴病患走到最后。

医护人员不麻木

有人说医护人员因为长期见证死亡,所以对于这一切已经感到麻木,但瓦尼达却说,医护人员也是人类,怎么可能会无感呢?

投身临终关怀服务的这些年让她看尽人生百态,“我曾经看过年仅9岁的小孩烧饭给病重的母亲吃、帮她洗伤口等,也见过一个家庭有10个兄弟姐妹,但却没有一个人愿意照顾父亲。

“每一次探访都是我们向病患或家属学习,并建立关系的缘起,有时还会得知连家人也不晓得的秘密。当病患离去,情绪一定会受到影响,但我们总不能哭得比家属还悲惨吧!”她笑笑地说。

人生经历能改变一个人的态度及个性,渐渐地瓦尼达不像以往般易怒,并练成“今日事今日毕”的好习惯。

“现在只要我想起某人,就会立即打电话给他,我们无法预知下一秒,所以唯有珍惜现在。”

病患多有“家”情意结

投入临终关怀服务后,瓦尼达与病患建立起深厚感情。当病患走到人生尽头时,自己的情绪难免也会受到影响。

不过,她始终秉持着以病患意愿为最终依规和不要加剧病患痛苦的原则,来协助患者走完最后旅程。

她观察到多数病患在回到熟悉环境后,整体状况都会获得改善。“也许病患都对住家有情意结,尤其是华裔都希望能在家里过世。另外,在家里安养会比较方便家人照料,亲朋戚友也可随时前来探访。这些小小的事情都可让病患感到开心。”

她说,当病患进入垂死边缘,他们会无法吞食并陷入昏睡状态。这时候,医护人员不会再使用仪器去维持生命,只会和他们一起回忆美好时光,让他们安心离去。

“我曾经遇过家属因为之前忽略患者病情,而感到内疚,希望能在最后阶段用尽各种医疗方法进行补救。可是患者已有年纪,不想要再进行任何治疗,只希望安稳度过余下日子。”

因此,她鼓励家属尽早接受临终关怀服务,这样医护人员可以协助家属调整心理,并学会尊重患者决定。

多年的服务经验让瓦尼达发现人的意志有神奇力量,即使生理机能已停工,但只要还有未完成的心愿,都会撑下去直到完成为止。

“有一位妇女几乎已无法进食,但却不肯离去。后来发现原来她在年轻时曾和哥哥争吵,从此以后再也没有联络。之后,她的孩子们辗转之下找到了舅舅,并带他前来看望母亲。尽管当下两人并没有言语交流,但在舅舅离开后没多久,这位妇女就离世了。”

除了照顾病患身心灵状态,临终关怀服务也在意家属的身心灵状态。曾经照料重疾病患的家属都明白,要提供全天候照护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有时甚至会感到身心俱疲。

遇到类似状况,医护人员会与家属商讨应对机制,但只限于提供建议,不会帮家属做决定。

像瓦尼达就会建议家属轮流照顾病患,如果只有一位亲人的话,则建议家属聘请私人看护提供短期替代照顾。

她说:“这是为了让家属暂时放松,做自己想做的事,避免因为压力而陷入沮丧、精疲力竭的状态。”

瓦尼达表示,只要接获病例,临终关怀医护人员会陪伴每一位病患及家属走到最后。就算病患已过世,还是会探访家属确保他们已从悲伤情绪中复原。

欲知各个临终关怀组织联络方式,可前往Malaysian Hospice Council网站http://www.malaysianhospicecouncil.org/点击members查询。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