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29/06/2016
安息有时之最后的仪式【三之一】:葬礼规划‧为至亲完成人生最后的仪程
作者: niki

葬礼习俗向来是“各处乡村各处例”,当老一辈的去世后,许多传统礼俗已经随着入黄土里,年轻一辈没有记载可参考,再加上面临如今这样样讲求快速、便捷的时代,葬礼越发简化,人们再也不知葬礼意义何在。

关于葬礼的事,常是生前找不到人来问,等到死亡发生了,才来了一群热情的亲朋戚友当军师,以致家属手忙脚乱。

倘若能事先规划葬礼,或能减少纠纷、矛盾,并以自己的需求规划个性化的葬礼。

在讲求快速、便捷的时代,葬礼越发简化,人们再也不知葬礼意义何在。然而,传统的葬礼虽然繁文缛节多,却蕴含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如“五服”,就能让前往吊丧的人了解到与亡者的亲疏关系。

目前,马来西亚并没有协助规划葬礼的礼仪师,只有葬礼执行者,即把葬礼的程序根据传统礼俗完整的执行。在殡葬企业服务十多年的陈文茜说:“现在的殡葬把殡与葬分开,'殡',是人往生后的接体、遗体处理、殡葬用品如进棺的礼俗用品、棺木、神祖牌位、金银纸、贡品,灵堂的布置等,到在家里或殡仪馆治丧,治丧处如何布置,都是'殡'部份。”

此外,殡仪服务还包括在俗称“坐夜”的吊唁期间,安排交通与茶点茶水招待,并且根据往生者的宗教信仰安排诵礼仪式,礼聘道士或宗教师等。至于奠礼及追思的部份,得让亲朋好友和亡者正式告别才起柩出殡。之后的传统礼俗还包括设灵、除孝,“殡”,才告一段落。

“葬”,是选择火葬的在火化后需捡骨入坛,安灵;土葬的,还要“拜三朝”,即安葬后,孝眷到墓地查看坟墓有无异状,称之为“巡坟”。倘若安葬在墓园,需要与墓园协调坟墓的处理方式,包括建造、格式、碑文、墓志铭等以及孝眷与往生者之间的关系、生辰八字是否要刻在墓碑上。建墓完工,还要立碑、进行完坟仪式,广东人称“旺山”,通常得在100天内完成,家属是需要选个好日子回来祭拜的。

往生者逝世后,每七天为一次祭拜的重要日期,负责祭拜者的身份也不同,俗称“作七”或“做七”,共有7个日期。根据闽南人,“头七”由孤、哀子负责准备祭品;“二七”由媳妇负责;“三七”由出嫁的女儿负责;“四七”由姪女负责;“五七”由出嫁的孙女们负责;“六七”由出嫁的侄孙女或曾孙女负责;“七七”或称“满七”由孤、哀子负责。旧时候,儿子死了父亲的称孤子,死了母亲的称哀子,父母都死了称孤哀子。

但是,客家人与闽南人的习俗略不同,“四七”为女儿七,又因现代为工商业社会,有将七七四十九天改24天的,即头七、七七各7天外,其他各以每隔两天为一七的计算方式。

“作七”期间的具体礼仪,各地各有做法。在广州一带,旧丧俗中的第5个7天,必须由外嫁女回来,这一天的费用完全由外嫁女负担,如果死者没有外嫁女,就由外嫁的侄女或侄孙女来做,而人死后的第一个7天、第三个7天和第七个7天,都叫做“大七”。尽管习俗不一样,只要虔诚为亡者诵经、拜忏、超渡,“祭如在”,就会有功德。

完坟后,“葬”就大功告成。私营化的、有规模的墓园会深入跟进一年当中的各种与节气相关的祭事,如春季新年祭主、清明、中元节、重阳、冬至和往生者的死祭,以缅怀先人,慎终追远。

葬礼,应以“人”“需”为本

殡葬业者都知道,关于殡葬的事,需要用到的时候人们都过度关心,给予很多建议,可平时要找资料却因忌讳避而不谈。

“规划葬礼最大的出发点,是预先与亲近的家属、信赖的人表达自己想要的方式、需求,好好计划、安排、沟通,做好预算。”陈文茜说,现代人讲究隐私,台湾尤其讲究殡葬自主,但仍需要考虑到人与人以及人与社会的关系,这些都需要处理好,所以,殡葬才需要规划。

古时,殡葬业者是儒生的工作,是孔子的学生才做的工作,“儒”字从结构上分析,就是由“人”和“需”组成,所以,殡葬业者需要自重,把重点放在解决人的需要上,工作就变得简单。

陈文茜目前是鼎承咨询与管理项目发展顾问,公司取名为“鼎承”有其意义,“鼎”,代表殡葬文化需要承诺与良知才能走得长远,“承”,因为殡葬业需要众人的力量来提升业者的殡葬文化、素质与地位,更需要传承下去。

“一个称职的礼仪师需要具备的知识很多,包括葬礼文化、礼俗、卫生、财务、法律、建筑风水、园林规划等,礼仪师还需要具备慈悲的特质,才能带着良知来解决人的需求。 ”她微笑道,让人感到欣慰的是,马来西亚殡葬业者在执行工作时,并没有把前来要求服务的人当作客户,传统业者称往生者的家属为“主家”,即主人家的意思,所以,殡葬业者是在为主人家处理家事,是提供服务解决需要,不是来赚钱的。一旦定位清楚,双方的关系就不一样。

“五服”助厘清亲属关系

葬礼对往生者与家属来说,是最重要的是仪式。很多人觉得葬礼没有意义的原因,是因为没有真正了解葬礼每一个环节的功能与意思,只根据指示执行。

她分享道,传统的“五服”,是由5个颜色的丧服来分辨家庭关系的亲疏,让来办丧事的与吊唁的人知道与往生者的关系​​,以便于与家属互动。

中国古代社会是由父系家族组成的社会,以父宗为重,亲属范围包括自高祖以下的男系后裔及配偶,即自高祖至玄孙的9个世代,通常称为本宗九族。在此范围内的亲属,包括直系亲属和旁系亲属,为有服亲属,死为服丧。服制按服丧期限及丧服粗细的不同,分为5种,即“五服”。然而,在讲求快速便捷的现时代,人们将视为繁文缛节的传统葬礼礼俗简​​化得意义缺失。

她在工作中发现,无论是华人、马来人还是印度人的葬礼,都是为突出往生者,让人记得往生者,并且传达孝。传统的华人的葬礼要求孩子随侍在侧,在往生者入殓时帮往生者梳妆、抹脸、清洗、穿衣等,目的是借助肢体的接触获得情感抒发,并接受对方已经死亡的事实,这是老祖宗的智慧。

个性葬礼
彰显生命历史

台湾美食作家王宣一今年2月15日在意大利旅游时不幸辞世,其家属为她举办“宣一的最后派对”,邀请她的好朋友一起来谈谈他们眼中的王宣一,并准备多款王宣一生前推荐的美食,让好友细细品尝她热爱的美食。这样的葬礼与告别式,深具意义,也道出往生者的生活理念。

规划葬礼,除了自己参与、主导葬礼,还能透过葬礼来突出亡者的特质。个性化的葬礼,为的是彰显往生者的生命历史,检视对方留下哪些珍贵的遗产。很多时候,近亲即便是孩子也未必了解父母亲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在社会上有什么位置?透过追悼会却能让人重新认识、了解往生者。

陈文茜曾经办过一场葬礼,对方曾在啤酒公司担任要职,只要与他共事过的人或他的亲朋好友都知道他的名言──“I believe pig canfly”(我相信猪会飞)。对方的葬礼是满满的啤酒,火化后,其太太没有在墓碑上放上丈夫的照片,只刻上他的名言。那场葬礼,那个墓碑,已经道出对方生前做人的哲学。

殡葬规划,是协助家属挖掘往生者的精华,用以纪念往生者,并非见一两次面就达成,而是需要经过长时间了解、沟通才刻画出往生者一生的精髓。

个性化葬礼不一定大费周章,花费庞大的金钱。葬礼,应以家庭背景做考量。许多富有人家的葬礼非常简单,她分享说,曾有个来自大富之家的佛教徒往生了,葬礼上只有20人。她个性文静,平时就不太爱与人打交道,闲时只爱种花,孩子都在国外,家里也没什么亲戚。老人家生前交代要用佛教仪式,她的孩子是受英文教育的,听不懂师父诵经的内容,可洋人女婿、洋人孙儿却寸步不离,20人没有离场过。这场葬礼比起那些众多亲朋戚友前来,但呆在棺木旁不到5分钟就离开的葬礼,意义深重得多。

丧家亲友的孝服与戴孝(孝志)区分

●孝服(五服)古代: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

●孝服(五服)现代:麻布、苎布、蓝布、黄布、红布

●麻布:孝男、孝媳、未嫁女、长孙内苎衣外加麻衣

●苎布:出嫁女、孙、姪

●蓝布:曾孙

●黄布:玄孙

●红布:来孙

●成服:入殓时

●除服:丧日出殡后所有法事做完满七除服,现今清气灵都于奠礼当日除服。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