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31/08/2016
手绘峇迪乐趣无穷.艳丽多变.本土风情
作者: meewei

峇迪(Batik),是我国传统手绘艺术之一,常用于绘制染织品的花式与图案,成品极富本土风情,较受友族同胞青睐。

这一项传统手艺,随着工业化的大量生产,从事手绘艺术的工作者也就相对地大量减少,导致峇迪艺术图腾、花样等有所受限,失去了独有的艺术风味。

陈苑仪将大马热带雨林的情景,细细勾勒出大自然原始面貌,随后以峇迪艺术赋予本土色彩。(图:星洲日报)

本期星洲日报〈时尚记事簿〉,就要带领读者了解传统峇迪艺术,其实在创作者的巧思变化下,也能在白布上融入人文艺术与地方特色,将之幻化成富有生命力的布艺品。

令人惊喜的是,只需善用峇迪的蜡染技艺,将草图用蜡液细细描上,任何人都可在绘好的草图白布上,随心所欲地选择自己喜爱的颜色,以专色或染色方式轻松填色,享受颜料自然晕染的效果,绘出独一无二的专属作品。

陈苑仪非常喜欢自制的这幅大马热带雨林的峇迪画,将作为居家装饰用途。(图:星洲日报)

以绳子层层绑扎的扎染品,可随心所欲地进行捆绑,显得独一无二。(图:星洲日报)

鲜少华裔从事峇迪手绘艺术

来自麻坡的美术教师陈苑仪(31岁)接受星洲日报〈时尚记事簿〉访问时表示,峇迪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之一,惟鲜少有华裔从事峇迪手绘艺术的工作。

她希望,借助传统艺术与具有时代性的峇迪画,让华裔接触峇迪文化,并在峇迪艺术中融入华族图腾、记忆中的街景、当地旅游景点或大自然等图样,发扬及推广峇迪文化,让此文化得以在日常生活中永续传承。

印染的峇迪图样(右)以花草等为主,多以模具转印后上色,构图较缺乏创意;手绘的峇迪图样(左)则可融入作者的灵感及创意构思。(图:星洲日报)

图为工业化生产的蜡蜡布制品所使用的铜模,欠缺了手工制作独有的艺术价值。(图:星洲日报)

峇迪艺术分4种

她指出,峇迪艺术主要分为4种,即蜡染(batik canting / batik tulis)、扎染(batik pelangi)、印染(batik cap)和印刷峇迪(batik printing)。

“蜡染和扎染的可塑性较高,蜡染可自行设计构图与用色,而扎染则是透过不同的折叠与捆绑方式进行染制,两者呈现出的渲染色彩及效果不一,富有创意及趣味性,存在艺术价值。”

她说,印染和印刷峇迪的样式有限,印染是以专用铜模印制在布料上,图样统一且单调;印刷峇迪则属于电脑绘图印制,用于工业化大量生产,显得死板。

她谈及,峇迪艺术在南马区较为少见,而且从事纯手工的峇迪艺术者越来越少,眼见麻坡最近的旅游发展日渐蓬勃,因此希望借助峇迪与现代艺术的结合,将麻坡特有的古建筑、人文风情、特色地标等融入峇迪画中,向外界传递我国特有的传统艺术工艺,让民众或游客对我国有更深一层的认识与了解。

她披露,峇迪画在上色后晾干即可当成摆设品,倘若要制作成日用品使用,则须经过浸染定色、晒干、溶蜡等,才能保留艳丽色彩不褪色,制作工序较为繁琐。

打破固有的峇迪画模式,学生在峇迪画中融入个人想像力及华族文化象征,享受峇迪画独有的趣味;左起是苏禄伟、林淑媚、颜凯譞及陈伟杰。(图:星洲日报)

陈苑仪:发现峇迪多变性

陈苑仪曾教导的中学生原先对峇迪艺术的认识有限,接触后才发现峇迪艺术的多变性。

颜凯譞(17岁)表示,早前接触的传统峇迪画都以花花草草作为构图,此次藉由课堂教学,让他们得以融入自己的构思与想法,并运用蜡液绘出草图,再来逐步上色,非常有成就感。

林淑媚(17岁)指出,以前观察到的峇迪花样都以专色为主,现在他们学会了染色技巧,并在构图中加入华人文化特色或图腾,如象征富贵吉祥的牡丹花及鲤鱼,呈现出的效果极富本土风情。

苏禄伟(17岁)则说,绘制在布料上的峇迪画与平日的画画做法相似,也可以自己喜爱的物品作为构图,如划上喜爱的甲虫图样,随后善用晕染的效果,让每只甲虫的色彩各显千秋,呈现出独一无二的作品。

陈伟杰(18岁)谈及,绘制峇迪画的过程有趣,他们可将水彩晕染的技术运用在峇迪画上,随后用蜡液勾勒出草图后,染色时就不会溢出线外,色彩就不会显得太单调或不自然,成品令人满意。

制作峇迪草图步骤:

1.制作峇迪画的步骤繁多,首先须将已凝固的蜡染用蜡,以适中的温度慢慢溶解。(图:星洲日报)

2.选用适合的蜡染尖嘴笔工具,以便绘出粗细不一的线条。(图:星洲日报)

3.将尖嘴笔放入溶解的蜡中静待一会儿,溶解尖嘴内残留的蜡及填满蜡液。(图:星洲日报)

4.取出尖嘴笔后,须在备好的布块上擦拭一下,以免蜡液滴落各处。(图:星洲日报)

5.绘制时须趁着蜡液仍有热度时,尽快转动手中的笔描出草图。(图:星洲日报)

6.草图完成后,就可准备上色。(图:星洲日报)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