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01/09/2016
百合·“洪门”子女
作者: kychia

一般文科的研究生念至第二学年,便开始找适合自己研究方向的论文导师,除了给予课业、论文进度上的协助,也是共享生活大小事的辅导者。秉持着热爱散文的初衷,意欲以当代女性散文为方向,又不失人文社会方面为视角的研究,遂签了研究领域甚广的洪老师————不仅专精于现代诗歌与散文方面,在民俗与民间文学上的研究也颇具心得。很快的,我成了“洪门子弟”的一分子。

第一次在邮箱收到博班学长的来信,得知受邀出席“洪门导生聚”而乐开怀。彼此熟络后,老师时而主动邀请门生出席诗歌活动、研讨会发表等,还希望我能当她场次的小跟班,偏偏倘因工读无法跟去而心情不悦。

母亲节前夕,好不容易找到同学换班,出席了林秋孜教授的《爱之光》新谱演奏暨母亲节母语诗歌朗诵会,洪老师则是该活动的主持。对此,我与冲着特别来宾余光中先生蜂拥而至的观众不同,既想给台上的老师一个惊喜,顺势打打气之外,也是身为在外游子的我想藉活动来填补心灵上的缺失。活动会场不大,挤满人群的雅颂坊不减只身到访的孤独感。麦克风传出的声音有点颤抖,与两年前的我在课上被点名说罢海子诗歌的读后感一样,不太自然。直到上学期的“现代文学与饮食书写研究”一课,老仗着自己是老师的门生,课堂意见发言、文本份析已成家常,一股亲和力悠然生成。

女性之间的话题有一定的私密性。愈是不想让远方母亲担忧的话题,愈是想找个“妈妈”倾诉,哪怕是以期末报告为由而聊开的女性身体经验书写,或是熬煮老火汤的食谱缘起,从此皆无话不谈。鲜少在母亲身边启齿的情感经历,竟毫无忌惮地倾吐着昨日如诗一般的少女情怀,渐渐地也倾听着难以在儿女前表露的传统婚恋实例,以为今日勉励学生的回应。一首为长子刚儿出生而写的〈康乃馨为凭〉,朗诵得四平八稳,可见焦虑已过,不再紧张,而我也不慌不忙地指出台上的诗人便是我的导师,“她,就像是我妈一样。”

虽然老师比母亲年轻好几岁,传统母者的爱好比甘露,丰腴了大地的绿意,让身在异乡的我感受外地还有个能并肩谈笑的妈妈,实属难得。因此,等待课后的她听我分享,给予我意见、指导我之时,是教师,亦是母者身份的洪老师已投射出我欲倚靠的怀抱,就像儿时静候母亲在补习班结束后给予的生字复习与彩图演说。或许,连母亲大人也不便过问的儿女私事,洪老师总会在十字路口处推我一把,叮嘱道:“我会逼你完成论文,赶紧毕业,规划结婚,要勇敢面对未来!”展翅拥抱天空之际,不如先抱一抱视我为子女的洪老师。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