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27/09/2016
手语翻译员·有声与无声的传声筒
作者: niki

手语翻译员,是聋人与健听人之间的传声筒。

就像任何的语言一样,翻译象征着两种语言的相遇、亲近和跨越彼此。聋人不识健听人的语言,健听人看不懂聋人的手语,唯有识得这两种语言的人,才能带领两边的人跨越彼此的世界,而这个人就是手语翻译员。

手语翻译员背负的责任重大,不只在婚礼、会议、论坛等活动上充当沟通的桥梁,也在紧急的时刻,如上医院求诊、上法庭、寻求各种支援等给予协助。这些场景对健听人来说,都已存在语言的隔阂,更何况是聋人,可能更是性命攸关的时刻。

爱上用手说话的迷人语言

全球有超过5%的人口,即3.6亿是聋人。根据聋人研究者S t e v eParkhurst的报告,一个国家有0.3%人口是聋人,马来西亚目前总人口为3170万人,因此有大约9.5万人是聋人。那是非常庞大的群体,然而真正向福利部登记的聋人不超过50%,其中有机会上特殊学校学习手语的聋人孩子更是非常少。

尽管早在2008年,马来西亚颁布“残疾人士法令”,认同马来西亚手语(BIM)为国家的规范手语。这意味着,手语已被确认为一种语言,聋人有发言的权利。

60年代初,“马来西亚聋人之父”陈叶前往美国学习美式手语(American Sign Language,ASL)。一年以后,成为首个将手语带进马来西亚的人。他于1969年创立雪隆聋哑中心,不只教会了聋人用手说话,也培养了一群手语翻译员,其中一名正是伍玉英(Rose Ng)。

与伍玉英的认识,是通过吴冠廷与陆翠芬夫妇介绍的。吴冠廷是重度肌肉萎缩患者,而陆翠芬是先天聋人,两人在2013年杪结婚,而伍玉英就在他们的婚礼上当手语翻译员。

目前在吉隆坡聋人社区服务中心(Community Service Centre ForThe Deaf,CSCD)当校长的她,学生约有18人。除了中小学也有工艺生,他们不止学手语,也学做面包及厨艺。

这个非盈利的聋人服务中心,靠着创于2010年的沉默泰迪熊面包店(Silent Teddies Bakery)盈利来经营,而位于吉隆坡安邦港的沉默泰迪熊面包店,是由一群聋人经营的。

伍玉英是手语老师,也是非常资深的手语翻译员。

“一开始接触手语的时候,我觉得很好玩。那是一个非常迷人的语言──人们用手说话,是我之前都没有见过的。而在那之前,我也不曾接触过聋人。”

伍玉英是怡保人,中学毕业后等待成绩出榜进大学那一年,她在别人的介绍下认识了当时创办马来西亚第一间手语聋人学校的陈叶,在他的学校当义工。那时候的陈叶,还未辞去武吉免登的药剂师工作。

不久,聋人学校有空缺,她放弃了原本想要当护士的念头,转而接手这一份影响她一生的慈善工作。

为了和聋人沟通,她到吉隆坡基督教青年协会(YMCA KL)学手语。当时陈叶为了发展马来西亚的手语,筹款赞助了23名聋人和健听手语老师前往美国和菲律宾修读特殊教育课程,伍玉英获得机会前往美国深造,从此开启了她的手语翻译事业。

在那之前,她已经掌握手语了,还曾经在本地官营电视台TV1的《Selamat pagi Malaysia》节目当手语翻译员。


(图:星洲日报)

大马依然缺乏手语翻译员

“一直到现在,我很喜欢我做的东西。”

但伍玉英感叹,马来西亚的翻译员僧多粥少,不足以应付聋人社群的需求。“主要是手语翻译员无法在这行坚持很久,因为通过翻译赚的钱不多,他们可能必须兼职好几份工作,比如当老师。”

由于她也是马来西亚手语翻译员协会(Society of Interpreters for theDeaf)的成员,每当有聋人找手语翻译员,该协会就会通知会员去翻译。“大多翻译员都是在这里兼职的,他们都有一份全职,可能是老师、大学的讲师。”

马来西亚聋人联合会(Malaysian Federation of the Deaf,MFD)目前有在培训手语翻译员,并分配工作给他们。比如法庭、医院或各个政府机构需要一名手语翻译员的时候,就会联络该会派出手语翻译员前去支援。

伍玉英也在法庭当翻译员,“比如一对聋人夫妇要办离婚,他们就需要手语翻译员。”她也在医院、论坛、会议、婚宴典礼上,以及表演艺术翻译手语。

马来西亚手语的问世

过去,马来西亚采用美国手语,到了1998年才发展出马来西亚手语(Bahasa Isyarat Malaysia,BIM),结构、语法上依然遵循美国手语的系统,只是语言转为马来文。

“比如拼写人名、地名等名词使用的manualalphabet(手语字母)是一样的,只是‘t’碍于大马文化的关系稍作改良。”

伍玉英说,尽管有国际手语,可是国际手语只是用于国际论坛、会议,或是残奥会,能够读懂国际手语的人,都是那些常年参与国际活动的聋人。每当有这样的国际活动,每个国家都会带上自己的手语翻译员,以翻译给自己国家的聋人看。

很多聋人都不会国际手语,因为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手语。“手语与在地文化息息相关,正是因为文化差异,美国手语有很多手势不符合马来西亚民情,才会出现马来西亚手语。”

尽管如此,全世界手语有将近30至40%的手势非常相似,尤其是那些采用美国手语系统的国家,如印度、新加坡、菲律宾和马来西亚,这些国家的手语都是从美国手语开始,经过多年的调整,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手语。聋人在学习对方的手语很快就能掌握,因此聋人之间的基本沟通不成问题。

然而,聋人在书写常常会有很大的障碍,主要是“我手写我口”──聋人习惯用手语的方式思考,而手语的语法与文字书写有很大的差别,换句话说就是“Broken English”(不合语法)。

因此,聋人的手语教学上,除了学沟通用的自然手语,也学书写时用的文法手语,一种依文法的构造、顺序拼出来的“文法式手语”。

简单手语示范:

1.你还好吗?AreYou Okay?


2.让我帮助你?Let Me Help You?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