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05/01/2017
沈明信·我们的海洋主义
作者: chong0723

每次谈到文化课题,我就想起龙应台的一篇文章〈文化,是什么?〉文中提及她在担任台北文化局局长期间的某个冬夜凌晨3时,在台北市议会提呈文化预算,被一名刚从外头喝酒回来的议员劈头质询:“局长,你说吧,什么叫做文化?”

什么叫做文化?这道问题像匕首一样锐利,尤其是如果我们要谈的不是单一的华族文化,而是整个的马来西亚文化。什么样的文化是我们全民共有的?

龙应台在文章中有一个小总结:“品味、道德、智慧,是文化积累的总和。”我们自问,马来西亚人共同的品味、道德、智慧是什么?

也许这个议题太难了,如果把范围缩小至“马来西亚华人的品味、道德、智慧是什么”,任何一个华团领袖都可以在台上滔滔不绝。然而,三大民族做为命运共体,不管我们再如何关心华裔子弟,也无法忽视外在大环境对华族的实际影响。

有一些议题,是需要我们共同去面对的。

刚刚过去的12月,我到台湾一处生命探索教育营地参访。来自世界各国的华裔孩子,都被送到这个偏远的山区吃苦叶、泡浸在刺骨的溪水中溯溪、夜里蒙着眼睛在深山探险。经过一番魔鬼式的训练,一些孩子内心深藏的青春火焰,就从懵懂、浑噩、冷漠、宅男姹女的自我轮回之中迸发出来,开始感受生命的温度。

负责的教官阅人无数,对于各国的少年,他是这样评论的:“欧美的孩子,在东西方文化的交融之中,不断寻找自己的定位;香港的孩子机警而忱于功利主义,新加坡的孩子讲究效率,却重视个人表现多于团队;台湾的孩子非常娇贵,不耐操,但是鬼点子、创意满分。”

至于马来西亚的孩子呢?“这个国家的孩子看起来都很平凡,将他们搓在一起,团队性很强,很服从、很耐操,什么样的苦都一声不吭承受下来。但是,他们的身上似有一个无形的框,去到国际舞台,他们会是很好的干部,但不会是一级的创业人才。”

这无形的框架是怎么来的?为什么会落在马来西亚的孩子身上?这才发现,我们不能老调重弹劈头一句“中华文化有5千年的历史”来剖析华人,我们的议题里有马来人、印度人、原住民、英殖民文化,绞在一起。

这片土地,中华文明、印度文明、马来文明、西方文明皆汇于此,在任何一个城镇,都可以看到文化百花齐放的面貌。事实如此,马来西亚就该是一个文化大国,为什么我们的孩子,却没有坐拥文化大国的气度与自信?

也许一个残酷的事实,我们虽生处在一个多元社会里,各族之间却划地自限,不只文化、思想空间是狭小的,还常常在零和游戏的格局里玩着永不止息的拉锯战。我们深信,别人多了一点,我们就少了一点;我们退了一步,别人就会趁虚侵占。

这里有两宗个案:伊斯兰党精神领哈仑丁病逝美国、马来艺人出席华裔祖母的葬礼,华巫网民的留言,充斥了粗鄙的叫喧,令人不忍卒读。为什么,我们的下一代就像是被愤怒和恐惧喂养长大的,心中都住了一只刺猬。你可以就此问问:请问马来西亚人的品味、道德、智慧是什么?

多元社会的契机,应该就是文化的混合,而不是不同的文化在相互拉锯、对峙、自建壁垒。尤其是近来,在一个原本应该崇尚“混合文化”的国度,我们却开始讲求“纯正”、“纯粹”、“纯血”。一些穆斯林对于“清真”的要求越来越高,可以有清真手推车、清真航班,已经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

华族之中则兴起一股对汉文化的至敬推崇,着汉服、习射箭,参加华夏生活营。我的一个经验,某年华人新年,我的朋友穿了一袭马挂到东禅寺,就有身穿汉服者趋前批评:“马挂是满族的衣服,别当汉奸。”我很讶异,这样的论述在马来西亚,可以有什么样的市场?又是由什么样的土壤培植出来?

500年前,马六甲王朝巅峰时期,处于东西方文明的交汇点,季候风把全世界的商船都送到黄金半岛,每一个逐梦的商旅都乘浪而来。四方而来,八方而去,流动而宽广,掺杂而包容。那一片广阔的海洋,如今已淤塞而失落了。

只能扼腕说:王朝的历史太短,西方殖民者的炮火追逐着香料,从海上登陆,海岸线成了侵略线。如今的马六甲城,游人坐在古城门前的铜炮凭吊历史,远眺西南,已经看不到海了。历时30年的填土工程,将一个古商港完全和海洋隔绝起来,筑造了一个全新的城市,这是怎么样自我保护的意识在主导?当华人和印度人渡海过来,我们也把印度洋和南中国海一带水路的飘泊、屈辱置于脑后,忘却巽他陆棚上的季候风和浪花。

如今世界的权力版图重新洗牌,当大国博奕的浪花再一次涌向马六甲海峡,未来,我们能不能在马来西亚新一代的身上嗅到海洋的气息?从他们的眼眸中看到闪耀拍岸的浪花?让他们继承先祖血液中流动的海洋,任海的咆哮无情、海的波澜壮阔,海面上始终有个扬帆搏斗的马来西亚人。

百川入海,我们终得放弃部份的纯正血统。任何人都可以像一个学者,去深研任何一种语言、文化、信仰,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慨然受我们的家园,实实在在是信仰、种族、文化混合一起的家园。抚育我们的,没有统正的血统,却是一个完整统一的马来西亚,一种新的海洋精神。我们生于其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社会上再有任何的磕磕撞撞,我们把捆在脸上的沙漠黑幕扯下,去看看海:海不属于任何一方,却又包容了一切。

问一问自己,我们是否愿意放弃了小有,因而拥有了大有?

希望我们的国家恢宏大气,所有的种族、信仰、文化都在这里流动、交融。我们的孩子,是海的孩子,他们共同流着马来人的血、华人的血、印度人的血、原住民的血,他们无所不知、无所不容,敞开胸怀,有着海的睿智。

从这片海洋出发,他们是一个新的民族,是这个世界未来的主人。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