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06/01/2017
丘素薇·乡情.乡音(下)
作者: leongmk

小学毕业后到城里升中学,接触到其他籍贯的同学。其中不乏家境优渥的生意人儿女,这些富家子弟最善调侃来自附近穷家农村孩子,给他们种种别号。此时此地才体会到族群歧视的滋味。而客籍同学的姓名往往会被冠上“猪哥”“蛇哥”等称号。其中一位名叫叶天水的同学便被称为“猪哥水”,而“蛇哥明”就自然取代原有的陈天明了。

原来在五、六十年代,许多客家人在门前户后盖了木棚饲养猪只,为了节省成本便挨家挨户去收集厨余馊食,混合着番薯叶煮软喂食,务农的更会到茅坑收集粪便当肥料。收集这等污秽的废料被视为下等人的工作,连带整个族群都受到鄙视。殊不知饲养出来的肥美猪只和种出来的丰硕果实滋养了多少有为子弟!更重要的是奠定了客家勤奋俭朴的优良品德。忘不了一幕客家婆对一位缠脚的福建妇女嗤之以鼻:“捱(我)脚板大,夫家做得好世界。”一双大脚板,在外走遍田头芭尾,在家洗遍灶头锅尾,夫家哪能不发达!

当年年幼无知,听到客家妇女被批评说话粗鲁大声;广府人更不喜欢娶客家妹当媳妇,说什么“客为主”,担心客家妹夺取当家主权,种种原因,导致客家人不敢在大庭广众说客家话,并努力学习其他语言或方言,以求被接纳。有者甚至不敢承认自己是客家人,或假装不会说客语,特地以走板的怪腔调说客语。这些子弟忘了祖先遗训:宁卖祖宗田,莫忘祖宗言。他们不明白客家话是客家人的根,是客家的标志和象征,是祖先留下来的宝贵文化遗产的精髓。当年因为战乱、饥荒,原为中原汉人的客家人多次辗转迁移到南方。

其间披荆斩棘,刻苦耐劳,敢于奋斗、勇于牺牲的精神,经由口耳相传给后代子孙,在迁徙中,本身的信仰和风俗习惯不致流失。

祖先南迁后,人离乡贱,只能聚居山头。龙蹯虎踞,克勤克俭。尤其是客家妇女更不乏家庭大柱子,勤俭持家,省吃省用,积攒所赚的一分一角,向“本地婆”把一片片园地买回来成为地主,因而有“客为主”之称。她们常年刻苦,造就其强悍刚毅性格,说话不矫揉造作,难免大声了点。

听说台湾总统蔡英文女士便是打客家牌,以客家人为荣,欲以客家人坚毅苦干的美德作为治国之本。也曾听过本国很多部长级人物也不掩饰其客家籍贯,在国会休庭时在国会大厦走廊以客语和同乡交流。在在说明客籍后裔人才济济。这无疑给在心理上背叛乡音乡语的同胞们一记重重的当头棒!

具备危机意识的国人担心自己族群的文化和方言逐渐流失,最终会被淘汰而提倡多谈方言的当儿,我鼓励大家重新赏析客语,她字字珠玑,饱具内涵,包含着先人无尽的智慧、民情、风俗等精神特质。同时,也寄语流落他乡的同胞:故乡虽然回不了,至少也要让后辈们知道先祖来自哪一城,哪一乡。

千万别像我邻居一样,为先人逝世做法事时把原乡“惠州”说成“非洲”而被法师大骂忘本;也别把人家说的“梅江”听成“唔爱讲”而引起误会。

远祖南迁后像蒲公英一般四散天下,处处无家处处家。

安居乐业之余,应该记得要:悠悠千年,追溯着客家渊源;迢迢万里,拾掇客家文化的精粹。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