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12/07/2017
蔡诗萍‧【花踪14花踪作家回响】生活与生存的意义
作者: kychia

两年一度的马华文坛盛事,星洲媒体集团的花踪文学奖,我今年有幸受邀担任报告文学奖的评审。

我必须说,水准之高,议题触及之深广,皆令来自台湾的评审,感触复杂。

大至东马(即砂拉越一带)原住民的处境,缅甸罗兴亚族的难民,伊斯兰信仰对LGBT的压迫,小及脑性麻痹症个人的奋进历程等等,都实践了报道文学,在议题论述与文字感性的双重高标。

我的心得是,马来西亚华人已经在地化的,不仅落地生根,甚且,与这片生机勃勃的热带国度,紧密的结合成一体了。他们的文字,他们的创作,是这个族群多元,信仰多元的土地上,不可分割的一部份了。

整个文学奖,最盛大的颁奖典礼,规模之盛,用心之细密,恐怕早已超越台湾类似的典礼。这感触绝不夸张,同行的台湾作家们,走出典礼后,你看我,我看你,都有同感:人家把这颁奖典礼当成奥斯卡规格在做啊!

而且,每次的盛典,会颁奖给一位仍在创作的马华作家,以书为凭,受奖者无不倍感荣耀,激励了他们在写作路上的意志。

最高荣耀当然是两年一度的世界华文文学奖,今年颁给白先勇。他亲临受奖,发表了一小时的演讲“从《台北人》到《纽约客》”,娓娓道来了他知名篇章里,小说情节的由来,非常的有趣。

我格外被感动的,是他对文学的热忱,是他在推动昆曲时显露的文化关怀。

这是一个社会之所以不会沉沦,一个民族不会丧失其文化认同的凭借。

写作,有什么意义呢?

文化的累积,与创造,有什么意义呢?

我在吉隆坡参加花踪文学奖盛典的当晚,台北的金曲奖也在颁奖。我手机里不时传来各项奖项的名单。

这真是美好的一夜。我在吉隆坡参与当地华人的文学盛宴,我心仍系在台北金曲奖的动向。

文学,音乐,文字,音符,流动的符号,串起了生活与生存的意义。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