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23/08/2017
【人才出走记】人不在心在.留在法国充实自己的艺术养分
作者: yslee

来自新山的潘绣榕,在巴黎埃夫里大学攻读艺术表演管理硕士学位。因为深知自己家乡文化土壤的贫脊,她趁着暑假回来主办“狂想音乐节”活动,引进法国的音乐资源,让本地音乐学生欣赏专业的音乐会。

一年回来一次,她尽量把法国的资源“运”过来。在法国吸收,在马来西亚释放。

在咖啡厅里坐着和几个学弟妹闲聊等候,终见潘绣榕盘着长发,脚步急促赶来赴约。她前个行程在母校的弦乐团带组,准备7月底与法国专业音乐老师合奏海顿的C大调大提琴协奏曲。今年是第二年,她把法国的音乐老师带回家乡新山,透过自己主办的“狂想音乐节”(Rhapsody Music Festival),让本地音乐学生上大师班和欣赏音乐会。

上面提到的学弟妹都是潘绣榕在中学乐团的学弟妹,有个是她亲妹妹潘绣鸾。去年,姐妹俩和法国好友夏娃初次主办“狂想音乐节”,从引进法国师资、节目设计、场地、赞助、海报和票券设计一手包办。她们在本地各音乐学院宣传,也走访柔南一带的独中弦乐团,招揽古典音乐爱好者赴会。今年的活动再扩大,除了请来3位法国专业乐手老师,也邀请到新加坡国际音乐节比赛的优胜者和本地制琴师,丰富活动内容。

其实潘绣榕在法国待了7年,硕士学位修到一半,只是趁暑假回来办活动,把法国音乐资源引进自己的家乡。7月初回到马来西亚,她南北奔波接洽演出和大师班使用的钢琴,帮大提琴家弄来一把适用的大提琴,到处拜访音乐学院邀请师生来上课、听音乐。1个月内忙着活动、忙着和亲友叙旧,待月底音乐节结束,8月初又要飞往法国继续艺术表演管理的硕士课程。

“今年我冒了一个会赔钱的险。”绣榕把活动票价压得很低,大师班、琴展加两场音乐会的套票,学生只需55令吉,成人只需115令吉。约访当天是音乐节前一周,售票反应比去年还不热烈,她没有掩饰自己的失落、失望。“我讶异的是,很多人是抱着‘支持’朋友的心态参加音乐节,难道真的不关心这里的文化活动吗?”

潘绣榕滔滔不绝讲了很多,比手划脚像在呈献课堂简报,看得出她真的充满热忱,又难掩对这里文化环境的失望。我打断问她,那为什么要花那么多心思,回来这里从零开始做这些事?

“因为这是我的国家。”

潘绣榕(右)、潘绣鸾和法国好友去年初次主办“狂想音乐节”,从引进法国师资来新山演出及开办大师班。

因为爱,默默滋养家乡的文化

她观察周遭,觉得马来西亚真的不太注重文化。“我知道这跟经济有很大的关系,都吃不饱了,为什么还要去管文化的事?”她认清这里的现实环境,因此就算请来3位法国专业音乐老师,要补贴老师的机票、住宿、膳食和指导费用,她还是冒险把票价压得很低。或许碰上新山同时有另一场古典音乐节,又或者是音乐素养低落,售票反应真的不佳。

音乐的价值在哪?潘绣榕自问自答:“你知道专业音乐家花了多少时间和心血才练到这个境界?”她举个例子,考试还有时间去思考,考卷写错了可以擦掉重写,但音乐得专注努力去练,得想尽一切可以练习的方法,好让一上台就能以最好的状态演出。表演没那么简单,不只技术,心理状况也得练,否则就像很多人平时练得不错,一上台却怯场。音乐家一路走来的辛酸、努力少有人知道。潘绣榕也自问把演出票价压得太低对得起他们吗?但她觉得,只要观众欣赏他们的演出就够了。

在巴黎,音乐会票价一般分为6个等级,最便宜只需10欧元就能欣赏到巴黎乃至世界各地的交响乐团、钢琴家王羽佳(Wang Yuja)、小提琴家凡格洛夫(Maxim Vengerov)等超高水准的专业演出。潘绣榕解释,法国于1957年成立文化部,政府每年花一大笔资金推广文化,每年都有不同的目标。他们走向街头表演,让人们不必进入音乐厅,在街边也可以欣赏艺术,真正普及音乐文化。

她说的这些马来西亚都缺乏,文化更与旅游同在一个部门,所以她坚信马来西亚需要有各种音乐节、文化节(Festival),才能长久推广音乐和文化。她深知,国外的文化活动一般获得金钱资助和广大支持,但各种活动一开始都是参与的人不多,到人们开始改变想法和习惯去学习文化,才会有越来越多人来参加。她知道,这在马来西亚将是很长很长的演进历程。“要发展马来西亚文化,一定要这么做。”

撰写毕业论文,她开始研读马来西亚的历史、各族之间的音乐文化交融,才发现自己原来那么不了解马来西亚。虽然还没毕业,她已经设好长远计划,希望自己主办的音乐节能一步步加入更多本地各族的元素。

3位法国音乐大师Thomas Gautier(左起)、David Violi和PierreCordier远道而来,是新山难得的专业音乐演出。

如果要回来,为什么要把所学贡献给新加坡?

潘绣榕2010年到法国南茜留学,花了一年时间考法语资格才入学主修小提琴,2015年毕业后到巴黎南部的埃夫里大学攻读艺术表演管理硕士学位,还有1年毕业。

算一算,7年了,只要暑假回家遇上新山有音乐活动,她都会相挺演出。在法国留学时,花了好长时间改掉坏习惯,练习基本功,深切反映自己从小所学的不足。因为不足让她更想把法国的资源带来马来西亚,尤其是有“文化沙漠”之称的新山。

毕业后会回马吗?她有些踌躇。“暂时我想会待在巴黎,那里文化太丰富了,那里的环境滋润我。我觉得还需要吸收更多资讯充实自己,如果一毕业就回来工作,我想我的程度、思想会停滞不前。

身在南马边城,到新加坡工作是很多人的选择,高企不下的汇率是诱惑,亲朋戚友不免都会问她,“为什么你不要去新加坡工作?”

她认为,新山和新加坡那么靠近,文化也相近,如果决定回来,为什么要把所学贡献给新加坡。她不否认马来西亚政府不够惜才,可她也担心如果大家都为汇率而到新加坡工作,所有人才给被新加坡吸走,那马来西亚怎么办?只会越来越落后。

“如果不要回国,我干脆留在巴黎好了。”所以她不懈地做,一年回来一次,也都尽量把法国的资源“运”过来。在法国吸收,在马来西亚释放。

3位法国音乐大师远道而来,是新山难得的专业音乐演出。

音乐最重要就是分享!会享受生活,才能享受音乐

“分享”是潘绣榕学习音乐最大的收获。她把在法国所学带回来分享给学弟妹、音乐圈子里的老师、学生。回母校弦乐团甄选团员与法国大提琴老师合奏,学生开心,她也开心。当年她在中学时期随乐团到北马交流,只是与学生管乐团合奏《新世界交响曲》,都让她兴奋得起鸡皮疙瘩。现在她把法国的老师和其他音乐家请来,分享给学弟妹,希望激励学弟妹更想练习。

她坦言从前不爱讲话,不爱和人交谈。去了法国才知道,音乐最重要就是分享,什么都可以分享,思想也可以,而且要会享受生活,才能享受音乐。刚进大学,她关在琴房里一直练琴,一心要把歌曲奏好,拼命麻木地练。或许硕士课程转换了跑道,开始改变生活方式,练琴练得累了,就出去和朋友见见面、喝茶聊天。

音乐就是以生活中经历的事再次表达出来。如果不会享受生活,音乐就是死的;有了这些经历,就会很享受,呈献出的音乐也不一样。

潘绣榕羡慕法国的环境,音乐学院有小孩、中学生;二十几岁的年轻人虽然有自己的事业,但很多仍是音乐爱好者,音乐程度很高。像和她一起办音乐节的法国朋友夏娃,钢琴弹得很好,正职是药剂师。

“法国就是这样,不一定要做音乐这行,可是音乐文化素养却很高,他们还有其他爱好可以做,不会为了只是要赚钱。这些都是很可取的…………”

法国音乐老师的三重奏结束后,潘绣榕送上纪念品,感激3位音乐大师千里迢迢来马演出。

把法国所学的一切带回来…………

妹妹潘绣鸾3年前到法国南茜主修小提琴,目前大学还没毕业。她陪着姐姐来受访,说毕业后想引进法国“视唱练耳”(Solfege)的教学和考试制度。

绣鸾和姐姐一样滔滔不绝,细数马来西亚音乐教育的缺失,言语间似乎很迫切想把法国所学的一切带回来,让这里学音乐的孩子能真正享受音乐,而非只为学一门技能,或多考一纸文凭。

姐妹俩对音乐有各自的理想,放在马来西亚,像是雾中根本看不清轮廓的城堡。可是她们很坚定。我想她们真的会一砖一瓦把城堡砌起来。

法国音乐资源丰富,潘绣榕曾加入当地乐团一起玩音乐。

【人才出走记之顶尖科研人才陈霆锐:这里没有我的领域】

【人才出走记之80后夫妻为爱为下一代不回来.移居纽西兰.寻找更好的未来】

【人才出走记之人不在心在.留在法国充实自己的艺术养分】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