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11/09/2017
遭时代巨轮无情抛弃.“现代化巴刹”惨淡经营
作者: limlc

焦点社区:蕉赖登嘉园巴刹

(吉隆坡10日讯)1985年10月落成启用后,曾享有“现代化巴刹”美誉的蕉赖登嘉园巴刹抵不过时代巨轮的转变,如今已风光不再、落得惨淡经营的萧瑟局面。

周遭霸市抢滩

据悉,登嘉园巴刹除了因地点偏离人口集中区,加上非法小贩和流动罗里在周末兜售生鲜鱼菜抢滩,以及周遭霸市林立的剧烈竞争局面,导致小贩们惨淡经营。

《大都会》社区报记者日前走访这座曾风光一时的登嘉园巴刹,除了无法感受到一般巴刹难以找到停车位,巴刹内的大多数摊贩只能“打蚊子”等客上门,这和不远处蕉赖金鱼村巴刹的热闹情景相比,可谓天差地别。

受访摊贩坦言,他们无法完全依靠门市收入来支撑下去,因此都会依靠把货品批发贩卖给餐馆和熟食小商,赚些蝇头小利过日子。

租金便宜“唯一好处”

不过,他们表示,继续留在登嘉园巴刹的“唯一好处”,就是租金便宜,介于80至150令吉之间,视摊档大小而定,所以尽管门市生意淡静,但也聊胜于无。

“以今时今日行情,要在雪隆一带找到低至数十令吉、最多也就百多令吉租金的摊位极之不易。”

单位被当储物室

尽管走入登嘉园巴刹是一片冷清,但几乎每个单位都还有商贩租用,而知情商贩告知,这些单位多数都被人拿来当成存放货物的储物室,每月不超过200令吉的租金,让商贩们大呼划算。

不过,由于人烟稀少,巴刹很容易被小偷和吸毒者盯上,不时发生储物室的单位在白天被爆窃,但就算被人目睹,造案者依然有恃无恐,目击者也不敢把事情闹大,只能大事化小、小事化无。

尽管登嘉园巴刹凄凄惨惨,但市政局还是雇用承包商负责日常清洁打扫工作,把巴刹卫生环境维护得井井有条。

陈国伟:地点偏远失竞争力

行动党蕉赖区国会议员陈国伟形容,登嘉园巴刹不如位于主要住宅区中心点的金鱼村巴刹,地理位置上的先天不足,加上后天无法面临竞争,包括无法应对国人喜欢到大型超市或霸市的购物习惯,就算拥有曾名噪一时的现代化设施,也因巴刹建筑用途有限,而没落成了“四不像”怪胎。

“这一带堪称全马最大组屋区,并以全马州属来命名组屋,包括斯里槟城组屋、斯里马六甲、斯里柔佛等,涵盖约2万个居住单位。金鱼村巴刹位处这些组屋的中心点,但登嘉园巴刹则毗邻私人住宅区,偏离了主要人口集中区。”

据悉,市政局曾有意关闭金鱼村巴刹,把金鱼村巴刹摊贩迁移到登嘉园巴刹,结果招致群起反对,从政不久的陈国伟便率同金鱼村巴刹小贩坚决不搬迁,结果诉求成功,得以保住金鱼村巴刹,还争取到重盖屋顶。

“我从不看好登嘉园巴刹,因为我了解这个地方的民情民生。登嘉园巴刹如今的冷清局面,市政局还得为此承担固定的保养费和清洁费等。”

陈国伟披露,蕉赖登嘉园在1986至1995年属于新街场国会选区,1995年选区重划后,被纳入敦拉萨镇国会选区。

黄小姐:官员询问巴刹情况

一名在登嘉园巴刹营业15年的马来鸡贩申诉,从他2002年开始做生意每日能卖出百多只肉鸡,到今天只能卖出二三十只鸡的情况来看,巴刹走下坡已是不争事实。

此外,要求匿名的肉贩黄小姐声称,不久前见到一名负责管理巴刹事务的市政局高官,带同好几名貌似私人公司管理层人员前来巴刹考察,并向她打听巴刹的一些情况,如她营业了多久、其他没营业的摊位是否还有营业、或只是被当成储物室等。

她不讳言,曾听闻登嘉园巴刹将在2020年被收回充作其他用途,既然现阶段门市生意门可罗雀,靠批发贩售牛肉给餐馆还有一些生意能做,她也只是走一步看一步。

一名在附近四楼组屋从事熟食生意的许小姐表示,由于觉得方便,也和常买东西的商贩熟络,价钱公道,所以选择来登嘉园巴刹买食材。

登嘉园巴刹内一片冷清,商贩和顾客群以巫裔占多。(图:星洲日报)
陈国伟(左)向叶成吉(右)和其太太刘美珍了解在登嘉园巴刹营业的情况。(图:星洲日报)
据悉,登嘉园巴刹在盛景时有48个鱼档,如今只剩下两档。图为陈秋玲(左)正招待一名门市顾客。(图:星洲日报)

叶南胜(67岁,鱼贩):生意越来越差

“我从1985年做到现在32年,生意从2005年开始走下坡,除了有外劳摆摊抢生意,我们也敌不过附近的霸市,导致巴刹内的鱼档从48档剩下两档市政局没有取缔这些外籍非法小贩,我们的生意是越来越差,有试过整天完全没做到生意。

10年前的星期天,我一天的营业额可到三四千令吉,10年后只有三四百令吉,差距甚大。

巴刹不太能吸引人,因为顾客少了,做生意的商贩自然也少了,在选择不多情况下顾客却步,成了恶性循环。”

叶成吉(73岁,菜贩):华人摊位剩十多家

“我是在30年前从中央艺术坊停车场搬迁来营业,虽然近年生意不好,但没听说巴刹要被拆除发展的消息。

这里只剩下10多摊是华人经营,多数都靠熟客生意和批发给餐馆酒楼,门市是做不下去的。

我一天营业额大约数百令吉,八九十年代这里的生意还很好。现在有很多小偷,经常发生无人摊位被爆窃事故。”

玛丽妮(52岁,干货商贩):拖欠2年租金

“这里的生意越来越糟,我因为要养育6名孩子而拖欠两年租金,幸好市政局愿意体谅,没有向我们追款。

由于生意不好收入不多,丈夫还被迫去学校当夜班守卫兼差赚取收入,稍微休息一下又来店里帮忙。

巴刹缺乏无障碍通道设施,老年人要上下巴刹主要入口的长楼梯,是项很大挑战,久而久之老人们也少来了。

附近每周四的夜市集,以及林立的霸级市场,不多不少也削弱了巴刹商贩的营业额。”

陈秋玲(岁,鱼贩):生意差提早打烊

“我从中央艺术坊前身的巴刹搬来登嘉园巴刹,在这里做了30多年。

由于生意走下坡,所以营业时间也只从上午7时至下午1时30分,便提早打烊。

这里的生意一定要靠批发,周末的门市生意会增加40%,平时要少拿些货,卖完就算。”

新闻背景
80年代耗资千万打造

登嘉园巴刹和敦依斯迈花园巴刹及鹅唛巴刹都是在80年代红极一时、由政府耗资千万令吉打造的“现代化巴刹”,并设有电动手扶梯、地下层停车场、完善的干湿摊档分层(底层湿巴刹、1楼干货)等现代化设施。

在这3座巴刹做生意的摊贩,前身几乎都在隆市巴刹营业。吉隆坡市政局为了整顿市容,把巴刹改建成今天的中央艺术坊,并把在巴刹谋生的摊贩,分配迁移到上述3座巴刹。

无奈,物转星移,登嘉园和鹅唛巴刹因地点偏离人口稠密区,在2000年时期开始走下坡;剩下敦依斯迈花园巴刹因地点适中,且毗邻敦依斯迈花园捷运站,而能凝聚人潮。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