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05/12/2017
张荣强‧教育转型:国民型中学面对的挑战
作者: bslim

华文中学在《1961年教育法令》下接受了政府改制建议成为接受政府资源的“国民型中学”。今日我国共有81所国民型中学,它吸纳了全国约20%的华小毕业生并保留了特定华校色彩及秉承传承中华文化的精神,为大马华文教育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2013年启动的《2013-2025年国家教育蓝图》提出了的十一项教育转型的要求,作为国立学校一环的国民型中学责无旁贷的配合有关教育改革,然而,它能否在有关转型计划中脱胎换骨?一改素来被视为被政府和华社忽视的命运?

国民型中学虽以国语为主要教学媒介语,但自实行英语教数理科政策及後来废除後,许多国民型中学还坚持采用英语来教数理科,此外,它把华文科安排在正课并鼓吹华语为必读必考的科目使它成为许多华小毕业生的首选学校。它强调三语并重的做法符合了教育蓝图里的第二项转型要求,即确保学生精通国丶英语和掌握第三语言。

然而,到底有几成的学子能把三语掌握好?当许多华裔学子把私立大专作为升学的首选後,他们忽视国语科的重要性了,此外,讲华语的校园环境也造成众多学生的国丶英语会话能力很弱,而家长的功利思维也间接的促成学子们不努力提升华语水准,这使到国民型中学学生面对三语都不好的负面评价。

教育转型的第一项目标是要提供具有国际水准素质的教育,并着重於加强学生的思考能力,然而,因为许多国民型中学班上人数太多,使到实行教改(如21世纪教室的教学)时困难重重,这与许多国中已经成功转型进行以学生为主导丶强调创意及高思维的教学比较起来就显得它的不足了。

此外,补习文化的泛滥也造成学生对班上老师少了谦虚讨教的态度,许多学生也因私立大专竞相录取而不再努力拼学业,後进班学生的作风也令老师“度课如年”,这与教育转型第三项要求强调培养具有优良价值的学生背道而驰。教育部强调开拓学生身心整体的发展,强制学生参与1项运动丶1个学会及1个制服团体的做法也因为补习文化的泛滥,造成许多国民型中学学生错过了这种全能优良价值的训练机会。

教育转型第七项强调学校要善用信息与通讯技术来提高学习的素质,教育部通过1精明网络计划加强运用互联网丶营造虚拟学习环境及提供更好的网上教学内容。

许多国民型中学因不是全津贴学校,软硬体设备须靠董家教筹款建设。因经费不足,设备就无法与时并进;少了先进资讯器材,教改也无法全力展开,老师只好继续采用传统教学法,造成学生的学习素质无法提高。

为了维护中华文化的传承,国民型中学设立了许多与中华文化有关的课外活动团体并经常办华语和华人文化的活动。校方鼓励新生代认识和发扬本身文化固然可贵,然而,过於强调自我文化的做法及处在比较单一种族结构的校园环境,的确无法帮助华裔学子提早认识我国以巫裔为主要族群的多元社会。校方应以更多元化的课外活动来响应教育转型里强调通过活动团结各族学生的目标。

教育部高谈教育转型已好多年,因家长和学生难於跳出旧有“应试教育”的思维枷锁,老师依然把教育重点放在抓考试成绩,校方领导又因公务员制度的弊病难以行使职权建立起高效率的问责制,这导致国民型中学无法从传统本质上彻底改革,教育转型流於形式多於实质。只有当董家教丶校方丶家长和华社本身决心摆脱旧有的思维和做法,国民型中学才能克服教育转型面对的挑战,从教育改革里获益。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