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22/07/2018
杜顺苏班族延续丧葬传统‧木桐棺置岩洞
作者: yflen2

沙巴东海岸的原住民族群自古以木桐制作棺材,安葬于洞穴,千百年的丧葬传统古老而神秘,这些史前遗址及古物也是沙巴和我国独特的文化遗产,其中源自拿笃西加麦河流域(Segama Valley)的杜顺苏班族(Dusun Subpan)至今依然延续著这传统的丧葬文化。

根据考古学家的研究,在沙巴东海岸的京那巴当岸、拿笃及仙本那等地已鉴定约13个发现双涯族(Orang Sungai)及杜顺苏班族的安葬地的石炭岩洞,其中主要集中在京那巴当岸地区,被发现的木棺材历史有的已超过一千多年。

随着时代的变迁,大部份人因宗教信仰等因素改变安葬的方式,不再安葬于洞穴中,有的根据传统的丧葬方式改变,例如把木棺材放置在特别建造的屋子里,有者则根据宗教的方式埋葬等。

杜顺苏班族的洞穴安葬地在西加麦河流域的达巴东(Tapadung)、巴都巴洛斯(Batu Balos)、丹侬谷(Danum Valley)、担比鲁加(Tambiruga)、达巴(Takbad)及巴拉肯(Balacon)的洞穴,尽管大部份族人已有宗教信仰,有者依然选择与远古的祖先与亲人长眠于洞穴之中。

位于西加麦河流域的达巴东山。(图:星洲日报)

选坚硬耐久印茄木
制木棺费时两三天

过去,杜顺苏班以坚硬和耐久的木桐如印茄木(Merbau)制作木棺材(lungun),需要两三天的时间来完成,懂得制作木棺材者会互相帮忙制造,包括砍树、破成一半及把木桐中心挖空。

须向当局申请砍树制棺

在过去,木棺材上刻有各种图案及有雕刻野牛角、鹿和鳄鱼等的雕象,代表逝者不同的社会地位。随着木材资源日渐减少,如今必要时须向当局特别申请砍树制作棺材。

巴津达苏诺表示,选择安葬在洞穴者会根据杜顺苏班族传统丧葬程序,包括使用木桐制作的木棺材及以藤捆扎木棺材等,安葬当天乘车从家里出发,然后乘船前往巴都巴洛斯的安葬地点,行程需要约半个小时。

他表示,在过去,木棺材在洞穴中的位置必须根据各村庄与家族放置在不同的区域,有序地一层层摆放,不可随意放置,违规者将根据传统习俗受到惩罚,如今木棺材的摆放已不分区域。

在1990年代,巴都巴洛斯的木棺材和京那巴当岸地区安葬于洞穴的木棺材一样,被发现遭受干扰与破坏,尤其是盗墓者盗劫陪葬物造成破坏,经村民商议后,巴都巴洛斯的洞口前修筑了铁门及锁上,避免外人随意进入。

巴都巴洛斯的木棺材遭到外人破坏后,杜顺苏班族人修筑铁门锁上。(图:星洲日报)

曾爆发瘟疫每天10人死
族群一度剩数百人

杜顺苏班族认为西加麦河流域是他们的发源地,传统上以种稻、木薯、香蕉、捕鱼及狩猎为生,虽然背景与卡达山杜顺族相近,却拥有本身独特的传统文化、服装及语言等。

巴津达苏诺表示,很多杜顺苏班人至今依然居住在早期集居的村落,即使有些已迁移到拿笃市区居住或工作,周末也会回到村里。

杜顺苏班族据说曾因爆发一种夺命疾病而造成大量人口死亡而几近灭绝,巴津达苏诺表示,根据老一辈人的传述,那个病症无药可治,患者身体通红、皮肤脱落及死亡。

他表示,那时候据说每天有约10人死亡,以致杜顺苏班族一度只剩下数百人,后来村民逃离村庄并迁移至丹侬谷避难,直到事件平息后,部份村民返回原居地,其他则在丹侬谷定居下来。

“在没有爆发疾病之前,杜顺苏班族人口很多,有数以万人计,疾病发生时死了很多人,所以巴都巴洛斯以前的木棺材很多,垒得高高,就像垒起来的木柴一样。”

曾面对外族猎头攻击

杜顺苏班族后来也曾面对来自加里曼丹一个称为丁加兰(Tinggalan)族人的猎头攻击,许多族人遭杀。该族有一种称为Nagking的传统屋,形状如蘑菇,只有一根高大的木柱支撑于高耸处,没有固定的楼梯,以防止敌人的攻击。

随后杜顺苏班族与京那巴当岸的只涯族社会与文化活动密切交融,异族通婚普遍化,杜顺苏班族文化与语言也深受双涯族的影响,尤其杜顺苏语言面对使用者日减而日益消失的危机。

杜顺苏班族传说古时的领袖Aki GumarangSiwoi Ratu在达巴东山洞里的棺材。(图:星洲日报)

传古代领袖交待后裔葬山洞
入洞须先寻求许可

关于安葬洞穴的历史与习俗,杜顺苏班族有许多相关的传说故事。

以该族人最古老的洞穴安葬地达巴东山洞为例,传说古时的领袖Aki Gumarang Siwoi Ratu生前交待后裔,在他死后把他安葬在达巴东山洞里,族人至今相信洞中放置的其中一个木棺材是这名首领的。

巴都巴洛斯的安葬地则有Aki Manai Silong的传说。Aki Manai Silong据说挑衅其兄长决斗,结果战败死前要求后裔把他安葬在巴都巴洛斯,相信是安葬于该山洞的第一人。巴都巴洛斯至今是杜顺苏班族唯一依然进行安葬的洞穴。

杜顺苏班族相信巴都巴洛斯的一个木棺材是Aki Manai Silong的,人们在抵达洞口时,会以杜顺苏班语寻求许可,并表明没有不良企图才进入洞穴。

沙巴杜顺苏班协会主席巴津达苏诺在拿笃受访时表示,杜顺苏班族自古以来使用坚硬及耐用的木桐制作棺材,放置于洞穴中,不但耐久,亲人也可以去探望。

巴津达苏诺的父母亲以传统方式安葬于巴都巴洛斯,每当想念父母时,他会邀兄弟姐妹一起带着槟榔、烟草等去探望父母。

他表示,如今的杜顺苏班族以信奉基督教为主,有少数信奉伊斯兰,有者依然选择安葬于洞穴里,以便与亲人安葬在一起,也让亲人方便去探望。

杜順蘇班族木棺材上的圖案與雕刻成為考古學家研究沙巴史前文化的重要記錄。(圖:星洲日報)

提升经济保护传统
杜顺苏班协会2003年成立

沙巴杜顺苏班协会于2003年成立,希望能照顾族人的权益与提升经济水平,同时保护族人传统与文化。

巴津达苏诺表示,该协会已向州政府建议把该族安葬洞穴地,尤其是达巴东开发为文化旅游景点,以让当地的村民受惠。

“我们希望任何在这些安葬洞穴的相关旅游发展项目都应涉及村民,毕竟那是我们祖先的棺木和文化遗产,应让我们直接参与。”

如今七旬的巴津达苏诺在1960年代念小学时,就对族人的传统文化与传说故事深感兴趣,同龄孩子在玩乐时,他却经常请求长者讲述族人的传说与故事,并把所闻一一记录下来。

口述记录族群传说故事

在沙巴文化局与杜顺苏班协会合作出版的该族群书籍中,有许多该族群的传说故事,当中有的是巴津达苏诺透过过去的长者的口述记录下来。

他说:“把东西记录下来,可以世代流传,子子孙孙可以通过阅读,知道祖先的文化与传统。虽然很多东西都在变化,但传统风俗因为有了记录而不会消失。”

杜顺苏班族的传说故事就像童话,巴津达苏诺却在一些传说故事中发现与现实中的巧合,例如一些传说故事与现实中的地名相符等。

这些传说故事有许多的启示,成为杜顺苏班族的人生活的指引,也影响着他们的思维模式与世界观。

身穿传统服装的杜顺苏班族人。(图:星洲日报)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