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13/08/2018
刘振仪.没有商量对话的余地
作者: limlc

因为一条20公里长的PIL1高速大道计划,槟城交通大蓝图课题重新引起讨论。近期在采访线上,一直听着不同的单位讨论着“塞车”这回事。

大蓝图的主要目的是提出多项交通计划舒缓交通阻塞,及槟城未来的交通规划,但州政府采纳的版本不获得一些非政府组织支持。这些组织认为州政府版本所提出的计划,无法解决交通阻塞问题,他们要求的是另外一种版本的蓝图。

在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局面下,至目前为止,支持和反对的两方谁也说服不了对方。

除非你活在朝鲜,不然,这种针对公共政策意见分歧,及政府与民间组织公开交锋的情况,是必然出现的局面。所以这世界才有一种叫做“对话会”的产物,让各方在同一平台上提出看法,进行对话,或者交流。

但在采访槟城交通大蓝图的数场活动后,我发现,所谓“对话”或“交流”,只是理想中的词语。即便是标榜开明自由的组织,在发表对PIL1或大蓝图的看法时,其实已摆出没有商量余地的姿态。

好比在一场讲座会上,出席者不过是提出疑问:”在槟城现有的道路空间不足及交通流量高的局限下,非政府组织一再强调要先搞好公共巴士系统,要如何做到?“这道问题合理不过吧,可是反对PIL1的主讲人却三番四次咄咄逼人要提问者先承认其观点,即建更多的道路无法解决交通阻塞问题,才接着回答提问。

槟城交通大蓝图,是一个关乎槟城未来发展方向,决定这座城市轮廓的公共政策。人民自由提出支持、反对或者要求修改内容的看法,这绝不成问题。反对者选择以愤怒及咄咄逼人的姿态展现反对的决心,当然也不是问题,这是民主社会嘛。

可是,这副姿态是不是把人拒于门外,为理性讨论关上了大门?

联想有者在槟城交通大蓝图相关的活动上说“民众不关心槟城交通大蓝图计划”的这番话,我想,也许民众不是不关心,而是没人敢来到这个开口闭口就愤怒反对的场合上跟你讨论说:“我支持这计划”。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