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22/08/2018
张曼娟——中年是一种自觉
作者: kychia

中年的分水岭,是从人生的哪一天算起?是初生华发,皱纹爬过眼尾那一天起?是迈入大龄,脂肪代谢困难的那些日子算起?还是身边亲人开始老去,光阴撕破了和睦的亲情外衣,责任如山的那些时日开始?

读者印象中一贯优雅温柔的张曼娟,一直是皓质呈露又暖又温润的光,伴大家走过许多苦笑脆弱的日子。读者也很难把尘气涸浊的中年烦扰,跟曼娟老师隔绝俗腻的优雅行事产生联想,所以大家总忘了,张曼娟也有凡俗人生,必须担负亲人照护的繁琐责任,皮开肉绽的走过如刀暗流,锚珠必较的跟现实拔河拉扯。

这些中年的不堪和痛苦,却让她更清醒自觉,也更了然,中年既然苦,做自己更显得无比重要。

从 中 年 觉 醒 到 中 年 蜕 变

张曼娟的中年感知,不在年纪的转化,而是生命的自觉。

“有一天你在生活里突然停下来,问自己,我在这里干嘛?现在做的事是我想要做的吗?这是我想要的人生吗?接下来还要这样过吗?”

那就是中年的第一道知觉和感悟,从生命里滂沱而至。

“中年是一种自觉:对自己这个人的存在有一种自觉,超脱别人对你的想像和期待的自觉。当你发现,别人对你的期待和自己对自己的期待是不一样的、是有落差的,这样的自觉,就是进入了中年的心态。”

握刀半辈子的医生,突然意识到自己更想控握的是厨房的刀,而不是父母的期待,这样的中年自觉,就是一种中年觉醒。

几次中年觉醒,她没经历所谓的中年叛变,“没有什么比较大的转折,也没有什么突发事件让我改变。有人问我,是不是因为父母年纪大了需要照顾,所以感到人到中年?并不是。”

她的中年觉醒,是意识到自己想要坚定的选择做自己想做的事,比如35岁成立作家经纪公司紫石作坊,“想利用写作的利润去做一些别的事,让年轻人在写作道路少一点挫折。”彼时她已是台湾最畅销的作家,兴致勃勃的邀请别的作家加入计划,却被婉言相劝,“他们说,身为一个作家,终其一生能成就自己就已经了不起了,怎么还有可能去成就别人?”

她不相信此路不通,毅然踏上征途,“后来想,那应该是我第一次经历中年觉醒。这件事情做了几十年,自己觉得很开心,是我人生很重要的里程碑。”

第二次中年觉醒,是她45岁准备升等当教授之际。

“当时对于学术界的斗争有点心力交瘁,大学不再是年轻时候充满知识和求知欲望的殿堂。于是我就想,如果能升等当上教授,最想做什么?我想教小朋友阅读经典诗词,所以就在45岁那一年成立了张曼娟小学堂。”

她说自己那时候开始进入第二个中年期,“这次的蜕变更清楚。身边的人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哪有人升等当大学教授的时候,竟然想要去教小朋友,有点降格以求。但是我还是做了。”

对于这个决定,她完全不后悔,也感谢当时的自己,勇敢的做这个决定。

“我不管别人的想法是什么,还是坚持去做。回头去想,那就是我的中年蜕变:遵从自己的意愿去做一件事情。”

如 果 你 自 己 不 好 ,你 就 不 可 以 好 好 照 顾 人

中年觉醒来得志气昂扬,晴空清朗,但中年也有很多暗流波折,让人狼狈不堪。

她在中年成为父母的照顾者,历经许多磨折,和过去的中年觉醒不一样,这些中年折损,让她身心俱疲,濒临崩溃。在经历这些磨难和学习之际,她开始分享自身照顾者的经历,为同辈和即将面临中年的一代人,以及那个曾经崩溃的自己,述写中年情书《我辈中人》。

这是她的另一种中年觉醒和感悟。

身为照顾者,她才知道,在责任压垮你之前,你必须意识到,要把自己照顾好,才有能力照顾别人。

“真的当过照顾者才会知道,身心俱疲不是一个形容词,而是真的发生在你生命里的一种拉扯。”

她对同为长辈父母的照顾者说,“我一直奉劝大家不要成为纯度百分百的照顾者,这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照顾这件事本身就是非常消磨元气、耗损情感的事情。照顾小孩,他一天天长大跟你的沟通越来越好;照顾老人家正好相反,他的状况一天比一天差,你跟他的距离越来越远,你一天一天感受不到他对你的爱。你看到他不断在崩溃,然后你不断在自责,是不是自己没有把他们照顾好?”

她也曾经历这样的愧疚,巨大而压迫的心理暗影,于此同时,生理健康也日益耗损。

“如果你是一个照顾者,没有人帮忙,晚上要起来几次,一两个礼拜下来你就发现你没有办法好好睡觉,接下来你就会失去食欲,而过程中永远都会发生一些失控的事,你就会像无头苍蝇一样,一直忙一直忙,后来吃饭不吃饭已经不重要。”

她在照顾父母的时候,日常的三餐饮食都成了痛苦的试炼。

母亲生病后不想吃饭,每到用餐时总唉声叹气,消颓感伤,怨声连连。“每天到了吃饭时间她就跟我讲这种话,我的每一餐都像在等待宣判的囚犯,当她不讲,开始吃,我就有一种如蒙大赦的感觉,无罪释放;一旦她又唉声叹气,我就觉得这饭实在吃不下。我就觉得我有罪,没有把她照顾好。”

她带父亲看精神科,医生叮嘱她要好好照顾自己,“医生说,最痛苦的是常常看女儿带家里的长辈来看精神科,半年后就变成自己来看。”

这些照顾过程的巨大痛苦和压抑,长年累月积累成满满的负能量,成了隐疾的伏笔。

“最后有一天你照顾的人撒手人寰,你的生命会完全失重,你不知道自己到底为了什么而活着?”

她看过许多照顾者崩溃的例子,“有些会患上精神病,有些会得癌症,因为照顾的过程中负面能量太大,一个人一直承受负面能量就会生病,加上吃不好睡不好心情压力大,这一切都是癌症的来源。”

医生的叮嘱和别人的故事,让她意识到,把自己照顾好,是照顾好别人的先决条件。

“刚开始照顾他们的时候,就是拿命丢下去,有一种玉石俱焚的感觉,就是如果没有把他们照顾好,我也不要活了的那种感觉。”

这种负能量的相互折磨,让她忽而警觉,这不是该有的生命姿态,“后来想想这是不对的,父母把我生下来,应该不是要带我一起走吧?他们把我栽培成现在这个样子,应该是让我在这个世界去发挥我的能力,去感受爱,去继续爱。哪怕他们离开这个世界,他们应该也希望我可以好好的活着吧。”

那是另一种折难后的觉悟,让她决定在最困难的时候,也要坚持保有自我,好好看护自己的身心健康,才能让照顾的路持续走下去。

“我爸爸精神状况比较不好的时候,就不让我出门,要我留在他身边。可是我就在想,哪怕是忤逆了他的想法,我也一定要出门,每天照着做我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可能只是出门一两个小时都好,就是不要一直待在那里,我会崩溃。”

“他们只有我一个照顾者,如果我崩溃了怎么办?照顾者想到这些事情,应该要有一种照顾者优先的念头。没有什么比照顾者更重要,如果你自己不好,你就不可以好好照顾别人,所以更要把自己照顾好。”

照顾者不要独自承担所有压力,适度的与身边的人分担责任,也是照顾好自己,“把一些责任想办法释放出去,如果有能力,可以请一个看护来家里照顾;或是你有兄弟手足或其他的亲人,让其他人也来轮班。这样做的好处是不要让被照顾者,不要习惯只依赖你一个人,因为被照顾者的依赖心只会越来越重,因为他的状况会越来越不好,你的身心状况也会越来越糟糕。”

越 到 中 年,越 知 道 自 己 是 什 么

张曼娟的清醒与自觉,来自骨子里的理性。别人看她温柔如水,但她坚韧也清明,知道什么适合自己,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这些坚定到了中年,更是无比笃定。

“人越到中年,应该要越坚定自己的选择,反而是年轻的时候会有一些彷徨和左顾右盼,越到中年,越知道自己是什么。”

对于感情和婚姻,她不羡慕别人的生活,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人生。

“我也知道我的幸福来源,从来不会寄望在另外一个人身上,不会认为一定要有一个伴才会幸福。台湾的离婚率很高,我对于婚姻的憧憬不是那么的大,可能是因为这些原因,让我知道自己可能没有那么适合或必要得到婚姻,反而是从其他的事情得到比较多的成就感。”

表在的从容美丽,除了理性自觉,也来自背后不断的努力和巨大的坚韧。

她长年在学校任教,从畅销作家身份的备受质疑到广受欢迎,是不断努力的结果。身在处处挨刀的江湖,她不卷入派系斗争,靠的也是坚韧耐力和清醒自觉。

“我是一个不喜欢斗争的人,所以我无法加入甲派,也无法融入乙派,因为我觉得凡事都有解决的方法。我也不是说我要做一个清流,我只是不想跟他们搅和在一起,不想浪费我的时间在这个地方。所以我就把自己从斗争里拔出来,后果就是你是绝对的孤寂。”

“你就是自己一个人,所有的好处不会轮到你,所有的坏处都会丢给你,因为你没有人保护。你在这个江湖上行走,势必会有很多险恶,就看你耐得住还是耐不住。”

越是险峻的现实,她越清楚自己想要完成的是什么,“我一直努力想在外面做一点事情,可以让学校斗争在我生命里扮演一个无足轻重的分量。”

所以这些年来的她,在写作道路上拓宽了许多可能,也延展了生命的维度。那是中年觉醒,也是中年的睿智选择,她说,“人生就是一连串的选择”,选择更自觉的中年,还是浑浑噩噩的中年,就端视你想成为什么样的自己。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