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14/09/2018
沈明信 ‧ 【逆旅人】小器
作者: kychia

近来在脸书上认识一位加拿大的佛教学者,他为了研究佛学,跑到遥远的东方来学习藏文、中文及日文。

日前他在脸书贴了一张照片,是他在拉达克一家藏传寺院求学时的居室:一间斗室,一尊佛像,一个堆满书籍的矮几,清晨的阳光,越过远处的山峦照射进来,千年的学问与一瞬即逝的光阴,在此沉淀成金。

而他,就在小小的斗室里苦读数年,学习许多外国人可能穷其一生也没有机会接触的藏文。这样朴质的求学生活,很让我感动。

我们这一辈人,大部份的写作、做学问、上网查资料,同时离不开网聊、视频、音乐、咖啡、零食,一边看、一边听、一边吃、一边喝、一边聊,一边抱怨文字与学问有多么的枯燥及无聊。

因为没有好的学生,所以这世间很少有好的老师吧。徒择师,师亦择徒,好的老师都藏起来了,等待有心人的寻访。

读过一本佛书,书中直言人人都希望自己有生命的传承,一是肉体生命的传承,一是精神生命的传承。肉体生命的传承,即是一般人的组织家庭、传宗接代,延续家族血脉;精神生命的传承,就是“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将一生所学,尽数传授予能人。

我们常赞颂亲恩伟大,很多时候,没有血缘关系的师恩更见伟大。

对于曾经教导过我的老师,我个人的原则是终生称“老师”,不敢改口。为此,偶遇当年教过的学生,有者直呼名字:“啊,你是沈明信!”心中是忍不住有意见的。

是学生太没礼貌,还是我心胸不够宽广呢?

世 上 没 有 多 少 个无 德 禅 师

佛门有一则宋代无德禅师的故事:信徒到寺院礼佛,见到年轻的知客师命令一旁的无德禅师倒茶、拭桌、为花瓶换水、引导信徒到斋堂用餐。

信徒好奇地问老禅师:“这名年轻的知客师是谁?”禅师回答说:“是我的徒弟。”信徒大惑不解:“既然是您的弟子,为什么对您那么没礼貌?”

老禅师欣慰地说:“有这么能干的徒弟,是我的福气。我只要倒茶、擦拭灰尘、留信徒吃饭,寺内其他的杂事都由他计划安排。这给我很大的帮助,否则我会忙得很辛苦。”

信徒听罢,仍然满脸疑惑:“真不知道你们究竟是老的大呢?还是小的大?”无德禅师说道:“当然是老的大,但是,小的比较有用。佛教里有一句话:和尚要能老,老了就是宝。一般人都以为老的尊贵,其实,沙弥虽小,将来终会成为法王。”

每每读至此,我都在想,我纵然不能成为一代良师,但能不能向这样的胸襟看齐呢?又自问,为师,我能教给学生什么呢?

不久前收到某个学院的通知,排了我一个学期的课。我计划在开课的第一天,向学生们深深一鞠躬告白:各位同学,在课堂里承蒙你们叫我老师,将来你们在社会上更有成就、地位更高了,这个“老师”的称呼,请要不改口。

街上偶遇,请别叫我“喂”,不要装成失忆叫我“你”,别叫我“明信兄”、“沈先生”,至于连名带姓直呼“沈明信”,这一辈子请想都不用想,死了这条心。

同学们,我可能什么都传授不了,但我想教会大家一件事:除非有一天你可以连名带姓直呼父母的名,否则,请不要连名带姓叫你的老师,这世上没有多少个无德禅师,而实际上当老师的都很小器。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