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05/10/2018
换我照顾您——陪伴爸妈老后的21堂课〈自序〉
作者: 5556TPT

爱让所有的不可能都变成可能

“照顾者”与“被­­照顾者”的角色,很难清楚界定,只要心甘情愿去体验,苦与乐、施与受、得与失…………都是幸福的滋味。而当幸福充满其中,酸甜苦辣皆是美好的享受。

为了到海峡对岸参加心理咨询师的资格检定证照考试,大约有超过4个月的时间,我谢绝所有的邀约与聚会,在百忙的工作与照护生活之余,每天熬夜苦读。拿出当年考大学的拼劲,只差没把教科书与复习题库翻到破烂缺损的地步。

寻常日子里,我本来就几乎已经没有任何属于自己的休闲娱乐,这段时间即使按照表订行程陪妈妈去阳明山,在细雨中静赏樱花,当她累了坐在公园椅子休息时,我手上还是捧着教科书复习,她很能体会我全力以赴、志在必得的决心。

春初的台北,连月阴雨,重云不开,很多朋友说连心情都要发霉了,妈妈也受到天气影响,难免比平常的日子更爱碎念。

之前觉得自己历经多年的修练,应该足以免疫了,却仍抵不住近来为应付考试而累积的身心压力,还是在出门上班前以利落的建议,果决地结束话题,停止她的继续唠叨:“妈,您可不可以不要在我快出门前一直念我,这样我连开车都会不专心。我知道您是一番好意,提醒我别忘了带雨伞、钥匙、眼镜、手机…………但我这时候最需要的不是您的担心,而是您的祝福,我希望您对我说:‘加油’这类的话,而不是一直念东念西的。”

转身离开家门的那一刻,我带着宣泄情绪后的潇洒快意搭乘电梯下楼,但随即涌上一阵残忍不孝的歉疚————我怎么可以这么欠缺耐性、这么毫无同理心地回应已经无法行动自主的妈妈对我的殷殷关切。

一次又一次的提醒,变成一课又一课的修行

类似的矛盾与挣扎,似乎是每个人从小时候、青少年到长大成人,都有过似曾相识的体验。我们知道爸妈的唠叨是出于好意,但又不喜欢他们永远对子女如此不放心。

倘若亲子关系也可以比喻成鸟和树,追逐与等待,翱翔与守候,冲突与相爱,仿佛就注定没完没了的纠结。更何况,我常常觉得自己连飞鸟都不如,没有足以展翅的自由,徒然辜负无垠的天空。

我只能允许自己是一只风筝,被亲情的线索牢牢地牵系着,即使飞得再高再远,依然无法挣脱心中的那条线。或者,潜意识里明明也担心着断线之后的结果,会是顿失所依,连飞翔都失去意义。

所以,我常在和父母的争吵或摩擦之后懊恼不已,而事后立刻意识到连是否认错也没有多大意义,只能要求自己下一次面对长辈的唠叨时更加戒慎恐惧,不要过于胆大妄为。于是,这一次又一次的提醒,变成一课又一课的修行。

回头审视照顾长辈病老的20年岁月,看到自己一路行来的变化,我的脾气改好了、棱角磨圆了、个性成熟了。自从爸爸离开,我更懂得珍惜陪伴中风多年的妈妈,在生命中倒数馒头的时光,交叠着辛酸与幸福的滋味,让彼此之间的冲突愈来愈少、气焰愈来愈小。我从来就没有想过要成为孝子的典范,仅仅卑微地期盼着将来不要留有任何遗憾。我不再期待被病容掩盖微笑的妈妈,可以做出任何改变;只要求自己多做改变,让彼此可以在日复一日的生活磨难里,苦中作乐,再展欢颜。

爱,让所有的不可能,都变成可能

20年来,经历母亲中风倒下;随之父亲离开人世。靠着无比的韧性努力不懈,得到老天的垂怜,让我们这对相依的母子,通过重重的考验。我不但在每天的锻炼中,得到一个更好的自己,也常在不期然的意外当下,看见母亲的改变。

那天,我收拾好行李,准备到对岸考试。离家前,恭敬地与妈妈拥抱道别,刚刚要轻轻阖上大门,发现门内有一股巨大的力量,再度将门拉开。从门缝中,我看到妈妈拼着老命,吃力地从沙发椅爬起来,移身坐在玄关边的矮柜上,犹如高中学校的啦啦队,竭尽所有的力气喊着:“加油,加油!祝福你考试过关。”她因为过度用力而微微胀红了脸,五官蹙挤在布满皱纹的线条中,深刻动人的力量震撼着即将远行的我————想不到这位80岁的老太太,真的很在意我的话,不但都听进去了,还化为具体的行动。

爱,让所有的不可能,都变成可能。

妈妈跟亲友说,我这次主动要到对岸参加心理咨询师资格检定证照考试,犹如古时候书生‘赴京赶考’。她虽不懂我为什么年过半百,还要花心力做这些并没有想要拿来当作谋生工具的事,但依然支持我想要挑战自己的决心。

经过一整天的考试,包括:上午两堂笔试及申论,下午的论文答辩口试,妈妈透过手机通讯软体的留言,知道我一切还算顺利,在看护的协助下,她录了一段话传给我:“儿子,你一直很认真,也很顾家,我相信你一定考得很好,会顺利取得证照,我以你为荣!”

生命的功课,要慢慢做!

印象中,这是50年来,妈妈第一次亲口对我说出赞美的话。中学时,我在校学习能力很差,考试成绩不好,当她责备我,我就随口抱怨:“学校把我分在放牛班,是要考多好?”她就搬出连串的台湾谚语:“提篮子,假烧香(意即:形式上做个样子,没有很认真。)”“不会驶船,嫌溪湾(意即:技能不足,替失败找借口。)”“水底困,没一处烧(意即:要主动适应环境,才能生存。)”试着鼓励我,但在当时自卑无知的我听来,都好像是一种更严重的奚落。

而今,即使是很难听的话,我终于听懂她每一句话里的好意,更看见她为了爱我所做的大幅改变,竟能说出温馨励志的祝福,替我加油打气。

每当我看见妈妈在突破生命挑战课题中的精进,一方面很敬佩、很安慰,另一方面也会很心疼、很不舍。80岁的她,究竟是费了多大心血、尽了多少努力,才能让自己又持续地往前走了一步?而生命的功课,要慢慢做啊!即使人生何其匆匆,但我仍私心渴望着母子彼此护持,一路可以缓缓地走。

在异乡微凉的夜晚,街灯错落在树影中迷离。重复听着妈妈鼓励我的留言,想起小学在台中山上的小学就读,老师选我参加合唱团担任第二部合声,县级比赛的指定曲是〈游子吟〉,我担心演唱时会因为一时紧张被另一声部影响而走音,回家认真练习。

当年我们举家从台北市区迁居新社山上,妈妈在乡下已经闯出名号,是一级棒的洋裁师,上门的客人络绎不绝。她一边专注踩着机械式的缝衣机,一边听我唱着:“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小时候的我,真的只是单纯唱歌;长大后回想起这一幕情景,对照母子相依的半生岁月,才知道那一针一线缝进去的,都是我们对生命的珍贵回忆,充满爱、忏悔与感恩。

随着人生阶段不同,父母和子女担任“照顾者”与“被照顾者”的角色时而有所转换。20年前妈妈中风以后,从世俗的眼光来看,我既主动担任“照顾者”,也不得不亲上火线,付出金钱、时间、心力,让父母可以安享晚年,但在我心底却很明白,自己依然是个尽情享受双亲庇荫的“被照顾者”。

陪伴爸妈老后的人生,唯有乐于学习,才能自在相处

“照顾者”与“被照顾者”的角色,很难清楚界定,有时候是一体两面。犹如:苦与乐、施与受、得与失,并不容易切割划分。其中一方付出时间或劳力的同时,从对方身上获得更多经验与智慧。另一方接受照顾与支持的当下,也给予对方学习与成长。彼此之间究竟是谁在照顾谁?其实并不是单向提供的护持,而是双方互相的陪伴。只要心甘情愿去深刻体验,都是幸福的滋味。而当你能觉察幸福充满其中,也就不必分明细说,酸甜苦辣皆是美好的享受。

在台湾人口急速迈向高龄化的此刻,无论单身或已婚的中年子女,都有机会面对陪伴爸妈老后的人生。这是我们过去生命阶段中不曾有过的经验,唯有乐于学习,才能自在相处。

我以这20年来的微笑与眼泪,书写此生的第一百零六部作品《换我照顾您————陪伴爸妈老后的21堂课》,分享陪病伴老的经验与心得。希望让读者在照顾自家长辈时,以我所犯过的错误为戒,不要重蹈覆辙;也能参考我在挫折中所觉悟的道理,增加处理家事劳务的智慧、提升锻炼内在灵性的信念。既能安顿自己的身心,也让长辈度过欢喜自在的晚年。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