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18/10/2018
吴鑫霖 ‧ 我所(不)认识的杨佳娴
作者: kychia

其实,我不认识杨佳娴。

这样的开头很欠打。没错,我是故意的。我相信杨佳娴也肯定忘记掉我了,即使我们可能会见面,她定然会抓抓头,稍作停顿,想要从记忆深处(也许是海马体)搜寻眼前这个先生究竟是何许人也?

我认识的杨佳娴,是散文家,然后才是诗人。因为我读她的第一篇作品是散文,不是诗。虽然我们这群搞文学,热爱阅读台湾文学作品的“文青”都知道,杨佳娴是个出色的诗人,但要认真说谁在这里真正认识杨佳娴这位诗人?大概没几人吧!不过,我想木焱一定会打我,因为他才是最认识杨佳娴的人。他们曾经因为文学,有过一段不浅的友情。

初识杨佳娴是在2014年10月31日,才傍晚就入夜的台北。

眨眼已是4年前的事情,我那时候还是个大胖子,当然现在也没多瘦。当时我们在台大艺文中心相识,台北诗歌节的总负责人鸿鸿没到场,出席那场诗歌演出的是杨佳娴。那个傍晚对我而言很冷,虽然室内温暖,但我因为听太多诗歌而有点闷,就溜到艺文中心外。谁晓得就遇到了木焱、半小时后就要搭高铁回台湾中部的施月潭,还有这篇文章的主角杨佳娴。

我们跟杨佳娴聊了许多马来西亚和台湾的文学情况,木焱说得最多,尤其多的是,他们两人如何因文学而结缘。而我,也因为这场诗歌盛宴认识了诗歌节策展人杨佳娴。

那天我有一个遗恨!我很没脑的对杨佳娴说了句蠢话:“我用特价5块钱马币买了你的诗集《少女维特》,后来因为这本诗集太好看,我又请我妹妹从博客来帮我买了《金鸟》。”杨佳娴很大方地对我笑笑,说谢谢我喜欢她的诗集。

当时的白目,现在连自己也不敢相信我曾说过那样的话。不过,它确实在那个时空发生了。

还是那个晚上。一个多小时的文学对话,说了许多文坛上的逸闻轶事,也说了我们各自对文学的期待与想像。当时的我涉世未深,跟这样一个高手聊文学,真有不知天高地厚的傻!

真庆幸她没当场给我翻白眼。

从台北回来后,有加过杨佳娴脸书友,但后来我发起神经来,又把她给删掉了。但她的书,我一直留在身边。在新批评理论里,有这样的一个说法,文学是人类社会中讯息传递的活动,发送者、媒介和接受者这3个基本环节,也就是作者、作品还有读者。在突然怀想起那段初次到台北的时光时,不自然的我,就会到书架上抽出杨佳娴的《玛德莲》读一两则,脑海里仿佛就会响起杨佳娴低沉沙哑的声音。

其实,我不认识杨佳娴。可是因为一次诗歌的盛宴,我认识了杨佳娴。那个时候的她留着半截头发,目光炯炯有神,言辞精准,这是那个夜晚,我印象中的杨佳娴(或许你们见到她时她又是另一种样貌)。而在YouTube视频中的杨佳娴,她是高等学府里的老师,是学者是诗人是散文家是搞活动的人,若要问我更深入的关于杨佳娴的问题,我唯有透过阅读杨佳娴作品和作为她的读者的身份告诉你,她不只是少女维特,她是在小火山群上飞的一只金鸟;在诗里,她是持续扩张的放逐者以及被天使抛弃,用文字穿梭在古典与现代————美丽的异端。


2018第三届后浪文学营————我和写作的我

日期:2018年11月18日至20日地:雪莪加影新元大学学院

对象:热爱学阅读、有志于文学创作的中学生及大专生

费用:RM150(含住宿、餐、保险费与手册)

网上名:goo.gl/XjmZfB

报名截止:10月31日或额满为止

询问:[email protected]、03-79658593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