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04/12/2018
【“酷”儿魔妈】许雪翠 ‧ 离开可以,不做逃兵
作者: kychia

读者来函:

近期朋友圈在热议霸级市场啤酒销售女孩被挑衅羞辱的短片。很多朋友表示失望,有一位妈妈说:“我一早就跟儿子女儿说,有机会就要逃离这个国家,至少中学毕业后要去新加坡升学。”

我的立场是,我反对父母假设外国是没有歧视的天堂而鼓励孩子“逃离”。地球上没有完美的净土!你可以以“学习、开阔视野、争取个人更好的发展机会”而到国外去,但不是为了要“逃脱”!这是灌输给新生代一个很负面的思想。

我想问问你的看法,你也会鼓励你家阿哥阿妹“逃离”这个国家吗?

这短片,我也跟孩子们一起看了。问阿哥,你会因此想要“逃离”吗?阿哥说,别的地方也会有歧视,有二等公民的歧视,有种族肤色歧视,有宗教歧视,逃来逃去,可能到头来会发现马来西亚最好。是啊我说,面对需要勇气,要像一些有理想的人,留下来让祖国变成更符合理想的国度。这是个案,虽然根深柢固的种族政治、分化教育和极端宗教主义,形成社会中存在极端分子,但我们不能因此就对一切表示绝望,失了信心。

认同你说的————可以以“学习、开阔视野、争取个人更好的发展机会”到国外去,但不是为了要“逃脱”!吸收了他国的精华、文化涵养,再回来啊!但同时,我却也能体会,父母鼓励或“部署”孩子们“逃”,其实也是为了希望他们能有更好的“个人成长”──能在一个父母有限认知里“相对不那么歧视”的地方开展成年的人生。

比如小地方的父母,会希望孩子努力读书,“逃离”那样鸟不生蛋的小地方,有比上一辈靠劳力维生更好的发展,能去外国最好,不能就至少去吉隆坡这样的、机会更多的大都市,一辈子不要再回来了,在那边落地生根。而教育,永远是最可能的渠道。

那或许不是一种负面思想的深植,只是一种或许带有盲点的私心的爱。

心 态 够 稳 去 哪 都 是 天 堂

站在一个母亲的角度,我能理解,也能宽容。当然,我也会再小心一点,不要误导小朋友说,外国就是天堂,有机会就要走。只要心态够稳定,哪里都可以是天堂。

身边几位朋友的孩子都很优秀,这几年看着小朋友成功被新加坡中学全免奖学金录取;大朋友则纷纷获得新加坡、香港、台湾和中国大学奖学金,都到外国留学、开展新的学习生涯,不免也会想,要是孩子们能有机会出国留学,那该也是不错的选择。那不是为了要他们“逃得远远的”,虽然孩子们出国了,会有自己的想法,想留在当地发展,那是他们的因缘,这是我们做家长的无法全盘掌控的了。

这个个案值得当教育素材啊,如何养出自信、冷静有礼貌处理危机的女儿,养出不以情绪化的极端语言回击的、有教养有文化的网民,养出能包容、能与友族在同一个生活圈相处的公民、养出将来能积极参与促进跨宗教对语与了解的新生代,这是新马来西亚的愿景,也是我们这一代父母的教养责任。

谢谢你提醒了我,要把眼界再打开一点,心再放柔软宽容一些,才能在社会种种争议性议题面前,当个为孩子们提灯引路的人,而不是跟着被卷进风暴眼中;概念对了,一切都对。想法对了,步伐也会对。祝福孩子们,祝福明天的马来西亚!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