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16/12/2018
学校艺术教育的价值所在—音乐篇
作者: shuenfatt

古有孔子推行的“礼、乐、射、御、书、数”六艺教育,与现今“德、智、体、群、美”五育并重的教育目标异曲同工,主张均衡学习与发展,其中,人们提倡的“美育”就包含了孔子非常重视的“乐”。

音乐教育的目的在于让人取得平衡,培养美感,从科学的角度看,还可刺激左右脑的联系,促进智力发展。然而,我国对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远不及语文数理甚至美术,学生获得的音乐知识非常有限。

印象中,音乐课仅出现于小学时期,每一堂课不外乎学习新歌然后反复哼唱,间中学习响板、三角铁、直笛等乐器,考试前还得“借”给其他科目。升上中学,音乐课便不复存在。你经历过的音乐课又是如何的呢?

为了解我国校内音乐教育的现状,本期【新教育】将从小学、国中及独中等三方面展开话题,进一步探讨我国音乐教育的问题挑战及变化走向,并实地了解个别学校优秀音乐教师的教学方式与心得。

小学音乐教育

积极推动大马音乐教育的玛拉工艺大学(UiTM)音乐系教授拉莫娜博士(Dr.Ramona),对我国的音乐教育感到忧心忡忡。她表示,我国的音乐课仅仅在小学阶段被列为必修科,这也意味着,学生只有小学时期才能获得音乐教育。

“对于经济许可的学生,尚可去校外音乐班,然而,经济能力不足的学生,是否就从此失去了学习音乐及发展音乐天赋的机会?”

拉莫娜表示,在许多学校里,音乐教育并没有受到充份的重视,缺乏音乐师资已不在话下,往往还会利用音乐节来上别的课,尤其在考试靠近时更如“家常便饭”,导致学生没能在小学接受到完好的音乐教育。到最后,学生所接收到的音乐往往是源自网络或收音机的流行音乐,殊不知,这不过是音乐的沧海一粟罢了。

“让人遗憾的是,谈及音乐,很多大马人往往只想到演奏表演和流行音乐,但其实它还包括了许多经典及其他文化的音乐。很多人都以为音乐课大概是教孩子玩乐和唱歌的,但其实音乐课还包括了聆听、创作、认识文化等等。”

她强调,根据国家课纲条例P.U.(A)531及时间表第11项(1)规定,教师必须依据时间表的安排教导指定科目,否则将被罚款不超过5000令吉或被监禁不超过3个月,或两者兼施。

华小音乐教育节数遭削减一半

小学音乐教育的出现,给所有学生提供了一个平等、正规的学习音乐机会。

1983年,教育部实行小学新课程(KBSR),正式把音乐课纳入正课,每周2节,即60分钟。直至2011年,教育部落实小学标准课程(KSSR),把原有的2节削减成1节,即30分钟。

我国教育哲学理念乃“致力培育出在生理、情感、精神及知识上平衡及和谐发展的人”,对此,作为大学音乐系教授的拉莫娜表示,把音乐课削减成一节的举动并不符合我国教育的哲学理念,每周短短的30分钟,并不足以让音乐老师有效地发挥教学,学生也无法完整地学习音乐内容,更会延伸许多问题。

也是大马新音乐教育协会(MAME)主席的拉莫娜说,他们曾呼吁教育部让音乐节恢复原来一小时的上课时间,但最后没有下文。今年7月,教育部长马智礼曾在访谈中提到,会增加音乐、美术及文学课的节数,但目前并没收到任何消息。

明年的音乐课,一至三年级的学生将采用音乐与美术所结合的《艺术教育》课本,四至六年级的学生则继续沿用专属音乐课的《音乐教育》课本。

落实新政策,美术与音乐合并为“艺术教育”

2017年起,教育部修订KSSR课程,逐步把低年级的音乐课与美术课合成“艺术教育”,其特点在于每学期末,学生将展示自己的美术作品,并用这些作品与音乐课里所学过的歌曲,以各种形式表演。例如,学生亲手绘制一个鲨鱼的面具,并以面具作为舞蹈工具,再演唱一曲〈Baby Shark〉,以合科概念进行美术与音乐教育。

对于教育部的这项政策,拉莫娜表示不赞成。随着这项政策落实,教师学士课程(Program Ijazah Sarjana Muda Perguruan,PISMP)规定音乐组的学生必须具有大马教育文凭(SPM)美术科优等的程度,这也意味着,新进学员必须同时精通音乐与美术两个专业,直接加剧了音乐师资的问题。

拉莫娜说,选择当校内音乐教师的人向来很少,淡米尔语文科的师范生就比音乐科的师范生来得多。如今强制要求音乐教师必拥有美术背景,无疑给音乐教育沉重的打击。教师一直是走在教育前线的关键所在,在师资匮乏的情况下,国民的音乐教育又怎能办得好呢?

日本小学生学习音乐的时间为我国的三倍

比起许多先进国家对音乐教育的重视,大马仍有很大的进步空间。很多欧、美、包括一些亚洲国家及地区如日本、韩国、台湾等都非常重视小学的音乐、体育及美术教育。以日本为例,日本的小学生平均每个星期花90分钟上音乐课,是我国小学音乐教育的三倍时间。

这些看似“不太重要”的科目,对于孩子的全人发展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音乐节数有必要再增加,好让学生充份地学习音乐知识,真正地享受音乐的乐趣。

音乐课需增长时间以发挥教学效果

王仁恺:音乐是一种时间的艺术,学生需要经过长时间的熏陶与学习,才能发挥自身的音乐潜能。

教学经验丰富的音乐教师王仁恺(沙登公民华小卓越音乐教师)表示,近十年来,音乐科教材融入了21世纪教学法,着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学习,激发学习兴趣。小学的音乐课看似不起眼,但课程其实非常充实有趣,学生除了会学习歌唱、敲击乐器、吹笛子、创作音乐等,还会认识传统乐器、亚洲乐器及一些乐理知识。

“现有的课程是很好的,老师们都可按照课本一步步地进行教学。过去的音乐课基本就是歌、歌、笛子、歌,然后就是很复杂的乐理。如今的课本让学生从演唱歌曲,再渐渐加入乐器,随后学习不同的舞蹈动作,比较能够多元学习和循序渐进。”

尽管课程如此丰富,但每周半小时的时间,难以全然发挥教材的作用。王仁恺说,若上课时间延长至一小时,将可进行更深入详细的讲解,进行更多的课堂教学活动,提升教学效果。

音乐节绝不“ 外借”

印象中,往往接近政府考试的时候,音乐、体育及美术节都会作出让步,用来上数学语文等科目。时至今日,作为一门非考试科目,音乐节是否还会出现“被抢节”的情况?

“在我的学校,音乐节就是上音乐课,甚至是在考UPSR的前一周,音乐课依然会照常进行。既然要考试了,就利用音乐节来唱歌玩游戏,消除压力。若每一周短短30分钟的音乐课都要拿来学习,学生岂不是都只是一味地学习而无从抒发情感?”

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学音乐的孩子不会变坏”。王仁恺认为,小孩拥有过人的精力,而音乐课、美术课及体育课恰恰能让孩子充份地抒发和学习审美。倘若为了追求成绩单上的亮眼成绩,把这些科目都拿来学习数理和语言科,学生无法适当抒发精力和情感,可能就会产生许多问题,甚至会倾向走歪路或自寻短见。

在音乐课堂上,王仁恺喜欢以“小老师”及“分组”的方式来进行教学,不仅省时,且能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在开学之际,王仁恺会刻意安排一些音乐掌握能力较好的学生与较弱的同学坐在一起,充当同学的“小老师”,让学生们彼此测试和互相学习,也让小老师们个别指导较弱的同学。

雪隆某国小的音乐室摆放着许多马来传统乐器,供学生认识和欣赏。

“小朋友之间似乎有属于自己的一套沟通模式,可以更有效地帮助其他同学掌握各种技能。”

另外,他注重“唱名”教学,所谓“唱名”,指的是以DoReMi来唱出歌曲的音级。

唱名不但可以帮助演唱者区分音程,还可以增强学生的视唱能力及提升对乐理的认识。经过几年的小学音乐课程训练后,部份学生已可以掌握基本唱名的技能,在学习乐器方面颇有帮助。

“我希望学生在接受完整的小学音乐教育后,能够提升个人的歌唱能力、掌握简单的唱名和节拍、吹奏基本的笛子曲目、能够通过乐曲辨别乐器、对音乐拥有基本的鉴赏能力。”

王仁恺认为,学音乐是一件愉快的事,学生只要带着一颗热爱音乐的心,上课时做到自律、合群、遵守纪律,就能尽情享受音乐所带来的愉悦,乐在其中。

音乐科的评分方式

小学的音乐课并没有学期末考试,音乐老师一般会以日常观察来给学生进行评估。根据教育部规定,评估的范围可分成4个部份,其中考验学生歌唱技巧、音准、节奏的“音乐经验”(ModulPengalaman Muzikal)占了60%的比例,为学生最需掌握的部份。

音乐老师会在课堂中观察学生,检定他们在每一部份中的掌握程度(Tahap Penguasaan),每一部份的内容分数范围为1-6分,表现越好,分数越高。这种评估在每个学年进行两次,即上、下半年各一次。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