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22/01/2019
文学史外的江湖事
作者: 伍燕翎

能够写得一手好文的当代马华散文家不多,曾翎龙是其一。他的散文好读,也耐读,流露出一股忧忧江湖气,叫人流连世间时光。《吃时光》是诗人的第三本散文,然而打从《我也曾经放牧时间》和《回味江湖》开始,曾翎龙的散文早有定调:擅写乡土旧人旧事,笔调抒情、缅怀和感伤,用他自己的话或许更贴切:“总还有一股土味”。

现代读者似乎浮躁得看不下太长的文字,这样恰好可读曾翎龙的散文。不是因为他的散文不长不短,而是他字里行间恒常透出一份沉稳和内敛,尽管跟大多数生长在马来西亚这个世代不少华人写作者一样,他对不少事也有所不忿和不平。

文坛上少有像他这样多重身份的写作人——作家、出版人和媒体人,在他的散文里,也就多了那些文坛上的小掌故,关心和在乎马华文学的人读了多少有点牵挂。《吃时间》尤其后面3辑写的文学事、文坛人,还有作家可贵的想法和评断,谁又知道哪一天会是文学史外一章。

那些到来过的当代台湾作家朋友,马华文坛出版现况、社会发展和文坛型态、华人文化与艺术、文学奖和作家写作、作家和作家们的私交、作家的生活和文学养分等等,点线成面,交织出一幅当代马华文学版图。曾翎龙似乎真是八面玲珑,他写黄锦树:“我觉得马华文坛亏欠了他”;他写陈雪风:“他都是那么直挺的一个人”、“他便是这么寂寞的一个人”;他写陈大为锺怡雯:“他们就静静过著自己的生活”,他写高嘉谦:“我们需要黄锦树,更需要更多的高嘉谦”,他写李永平:“李永平当然是马华作家,这是我们(马来西亚)首先该有的文学史共识。他也是台湾作家,自有台湾文学史记得他。”

我想,被写的人和阅读的人都会喜欢曾翎龙的文字,绝不是为卖面子给这位出版人和写作人,而是他的话说来中肯客观,换言之,他坚持散文写作必要的真心诚意。

好读的散文需要一点生命历练来积淀,才不会显露刻意的匠气。《吃时间》兴许是真的吃了很多时间,才冶炼出作家的心胸和笔下的慈悲。再次翻读这些小文章,原已是10年前的事了,却也记忆如昨。再过不久,马华当代文学史将逐步成型,当代作家会塑造新的文学传统,那时,曾翎龙的散文和他笔下的文坛旧事都是重要的脚注。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