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28/01/2019
不跟你好了!

“伟斌又在班上打人了!”陈同事刚走进办公室,一放下手上的书本,就转身跟身边的同事说道。林同事听了边叹息,边摇头。“为什么近来伟斌这么暴力?动不动就打人,推这个推那个?”

同事纳闷。伟斌是个四年级学生,最近常在班上打人闹事,惊动许多师生。班主任觉得事态严重,急忙寻求辅导老师协助。

经辅导老师多番打听探查,才知因班上有几个同学联合杯葛伟斌,不和他做朋友,处处跟他作对。伟斌是家里的大少爷,受不了朋友的排挤冷落,所以就来个打人动粗报复。

辅导老师尝试以不同的活动让伟斌与同学感觉“彼此需要”,同时老师也私下找来几位班上的小小辅导员:“你们去找伟斌,跟他做朋友吧。”如此,小小辅导员主动成为伟斌的朋友,陪他一同出入和游戏。某天,伟斌和小小辅导员出现在辅导室门口。

要来辅导?啊,不是!辅导老师欣喜看到伟斌的笑容,据说伟斌近期的暴力行为已经减少了。

X X X

上课铃声响起,老师学生纷纷走向课室。我甫踏入一红班,爱报告的美琴、小文紧张兮兮的跑到我跟前:“老师,丽茵在哭!”

我的目光随即转向课室的一个角落,好几个学生正围着丽茵。我放下书本,走向坐在椅子上呜咽的丽茵,低声问道:“丽茵,什么事?”。

丽茵抬起头看着我,眼泪汪汪的说:“老师,美铃叫韦欣不跟我好,呜……”随即我头转向坐在一边,木无表情的美铃。

“美铃,你叫韦欣不跟丽茵好?”

是大人的借镜

美铃嘟起嘴,指了指丽茵:“她不借我看书!”说着,眼眶也红了起来——这下我明白了,美铃因为丽茵不借她看故事书,就生丽茵的气,叫另一个同学不跟她做朋友。

朋友对小学生何其重要?如此,丽茵就哭了。这类因为“我不跟你好!”或“我叫XX不跟你好!”所引起的课堂纠纷,绝非少见。

把他们看似幼稚的儿童版故事写出来,大人也可以看看,作为借镜,其实内容很相似,只是有时换一个场景而已。

常言道,在家靠父母,在外靠朋友。我们除了婴孩时期完全依附爸爸妈妈之外,打从进入校园,朋友就成为我们生活中重要的人。悲伤、苦恼时,需要朋友聆听我们的烦恼、心事;开心玩乐时,期望朋友相伴,让我们的快乐翻倍;孤单、落寞时,盼望朋友能排解我们的寂寞、哀愁。

就让我们的孩子从小就开始学习,这能带给我们祝福,但处理不好,也能极度伤害我们的这件事。我们大人有时老是跟身边的人合不来,很可能,就是一直没有拔掉那小时种下来的祸根呢。

哎呀艇长有话说:友谊的小船翻了

第一次看到〈友谊的小船翻了〉,这种“家家酒”式的“我不跟你好了”觉得还蛮可爱。最低限度不是成人的“阴沟里翻船”那样真枪实弹。而引起这些儿戏胡闹纠纷的,往往也微不足道:你不借我看书,我看你不顺眼,不合拍,我就“鼓动”人孤立你,于是有人反击打人动粗报复——仔细看看,前面的起因似乎简单,但却会越演越烈——那是雏形的结党,排挤、孤立、仇恨,诉诸暴力……成形后就是杀伤力。

大人世界里的国家、群体划清界限,割裂关系,绝交断交,岂不是从那儿滋长出来的么?

我们那个年代,朋友间要“正式断交”,似乎麻烦一点,要用红笔来写封信。那时红笔也珍贵,是老师用的东西,待你张罗得来时,大概气也消了,不然与他渐行渐远,不相往来就是。但今天脸书或微信等要结束友情,却是弹指之间,一言不合,立即可删除,你就要在我的指尖下消失——朋友可以随意走。

于是有人就要尝尝“被轻视的失望、被抛弃的难过、被友尽的心酸”。但设计这些程式的人大概也想到这点,所以有的是“被删了你会不知情”,或者删除了可反悔,偷偷加回就是。

那还好。

供稿:文桥传播中心文:新欣姐姐图:一心姐姐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