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03/02/2019
【年刊⑦】有人疼惜的地方就是家
作者: 报道:张露华;摄影:蔡添华

行路难,也要回家过年之【回家的意义·哪里是家?

在福利中心长大的孩子,把大家都当作是自己的家人,中心自然也是他们的家。

“过年回家”,是我们认为理所当然的事情,但不是所有人都有一个完整的家,也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回家过年,对他们而言,四处都可以是“家”,只要有疼惜自己的人的地方就是“家”。

黄润婷,今年24岁,她大半的儿童及少年时光都是在台湾度过,马来西亚是她家乡,但成长的地方却在台湾。在马来西亚的“家”,只有外婆和小时候照顾过她的Uncle Tan(陈添发)和在孤儿院照顾她的姐姐。

她来自一个单亲家庭,母亲在她8岁时就去世,外婆年纪大,无法照顾年幼的孙女,于是义工陈添发就把她带到当时所服务的慈爱福利中心孤儿院生活。

她在孤儿院里生活了两年,之后在马来西亚佛光山时任住持慧显法师推荐及安排下,她一个人去了台湾佛光山大慈育幼院生活,她形容那是她生命的转折点。

转眼间,她在台湾生活了15年,如今已经大学毕业,在台湾从事体调师工作。今年过年,她特地飞回来过年,除了与外婆团聚,陈添发与姐姐(在孤儿院照顾她的姐姐)是她每次回来都会探访的人。

她表示,虽然在孤儿院只是生活了短短两年,但她没有忘记Uncle Tan与姐姐对她的照顾,这些年来她总共回来过5次,都一定会来探访他们,不忘当年照顾她的恩情。

“以前念书,没有办法在新年期间回来,今年已经开始工作了,可以安排假期,也有经济能力了,就买了机票飞回来过年,很多年没有在家乡过年了!”

新福利中心刚落成,孩子们帮忙搬家具到屋内摆放,在新家过新年。

这里永远是他们的家

她坦言,自己对“家庭”没有概念,对她来说,到处都可以是“家”,只要有帮助过她的人的那个地方,都是她的家及家人。

她表示,常有人问起她的妈妈,当告知妈妈已经过世后,对方会感到抱歉。但在她来说,这不需要抱歉,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经历,只是她比较早面对失去母亲的经历。

“这些年来,我在哪里,那里就是家。小时候住过的孤儿院,台湾佛光山,到现在独立生活,新年时候朋友都会邀请我回家吃饭,家对我的定义就是那里有对我好的人,不管是长辈或小过我的人,都可以称为家人。”

“当然,外婆家还是我不变的家。但因为过去我都无法在新年时回来,所以新年对我而言,并不是那么在意,能回来跟外婆相聚就是过年,不管是甚么时候。她已经七十多岁了,很希望我多点回来探望她,过去几次回来的机票都是外婆和阿姨给我买的,虽然不在她们身边,但她们是非常疼我的。”

大家一起布置新居,迎接新年到来。

黄润婷表示,她对Uncle Tan是非常感激,除了小时候对她的照顾及安排她到台湾生活,在她念大学时,Uncle Tan也资助了她一年的学费,所以这些年来他们都保持联络,对她而言Uncle Tan就是她的家人,回来过年一定要来找他,也带来了礼篮,与孤儿院里的孩子们一起庆祝新年。

访问这一天,陈添发还特地在刚刚落成的孤儿院办了一场火锅大食会,与黄润婷及中心的孩子们一起提早过新年。

陈添发:孤儿院长大的孩子,不会因为离开了而断了联系。

此外,陈添发也说,在孤儿院长大或曾经在孤儿院住过的孩子,他们都很感恩,无论是已经外出工作或有了自己的家庭,在节庆时都会回来跟孩子们一起过节。

“对他们而言,这里也是他们的家,好像润婷,她每次回来都会来探望我,把我视为家人。今天也有一位在这里长大的印裔孩子,如今已经有了自己的家庭,今天也带著丈夫及孩子一起回来跟我们庆祝新年,不会因为离开了而断了联系,这里永远是他们的家。”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