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22/02/2019
用生命说故事/盼以生命影响生命
作者: 鍾灼輝

农历新年刚过,钟博士的长篇小说《濒死I:阴影》及《濒死II :真相》已急不及待抢先出版,到底是什么原因驱使你写这个故事?

“我相信一半原因是机缘巧合,另一半是命运使然。”

钟博士的濒死意外发生于2004年,距今已经是14年前的事了。当年30岁的他正处于人生高峰,在紐西兰驾驶滑翔机时,不幸遇上意外,从五十多层楼的高空摔落地面,虽然奇迹生还,却要面临截肢、下半生坐轮椅的残酷现实。

“濒死经历让我明白到何谓生命无常,万般带不走。我重新反思生命的意义,并从大自然中领略到如何真正接受现实,勇敢活在当下;面对不幸危疾,学习克服心魔跟病魔同样重要。当重新醒觉后,我以心理学知识及催眠术等方法研究出一套自愈疗法,并运用潜意识把右脚奇迹治好。”

之后,他出版了《生命回旋》、《做自己最好的医生 I  & II》、《我死过,所以知道怎么活》等书籍,讲述了当时的濒死经历、自愈经过、及他的人生旅程。当他把自己的故事说完后,便暂停了写作,并专注做治疗及教育的工作。他开设潜意识中心,为临终及病患者提供身心理治疗,又开办自愈工作坊,教人运用潜意识及催眠梦境医治疾病。他获邀到世界各地演讲,分享他的的濒死自愈奇迹,希望利用个人经历,帮助及启发其他人。

“两年多前,一位电影导演突然到访我的工作室,他说自己正筹备重拍一部有关濒死经验的好萊塢电影,想要找我当这方面的专家顾问。由于我对电影一直存有浓厚兴趣,并跟导演十分投缘,所以便一口答应了。但这只是故事的开始。我由原来的电影顾问,慢慢变成了剧本顾问;由帮忙改编剧本变成重新编写剧本。就在快要完成重编之际,我却接到两个突如其来的坏消息,第一个是电影的中国制作单位被撤换了,第二个是工作室的租约被突然终止了。”

命运总是关一扇门、

开一扇窗

“在临搬迁前的一个晚上,我独个儿坐在空荡荡的工作室里,手上拿着一叠厚厚的剧本稿子,脑里一片空白。我在想,这一切也来得太巧合了吧,好像这几年的心血都白费了。但我不是在抱怨,只是想不通上天为何有这样的安排?每件事情发生,必定有其背后原因的,绝不可能是不经意的巧合或单纯的不幸。我打开一扇窗,一阵凉风吹来,突然想起一个奇怪的梦,这梦是我再次飞越坠机地点时做的,所以留有很深的印象。

在梦中我回到10岁的我,个子矮小瘦削、有点营养不良的我。当时罚站在小学操场的演讲台上,整个台上就只有我一个人。戴着黑色胶框的训导主任,拿着胶尺站在演讲台旁,平常那胶尺是用来体罚学生的。但今天那白色的胶尺在他手里发出异样的光芒,感觉像是巫师手中的魔术杖一样,只要一挥便可将任何东西变成南瓜。但是训导主任并没有把任何学生变成南瓜,他只是用那胶尺指挥着台下的学生,把他们分派进不同的区域。在每一个区域前都有一个标签,标签上写着的不是年级班别或是社团学会,而是不同的工作职业,写着医生、律师、商人、教师、会计师等不同的工作。每一个学生都按照名单分配到所属的工作单位,就只有我独个儿的被遗留在那里。当全校的学生都被分派完毕后,训导主任转向我,他托了一下眼镜,不耐烦地对我说:‘你真是一个麻烦的小孩,学业成绩不怎么样,运动潜能也不突出,不只一天到晚惹麻烦,连分配工作也让我头痛。’我就像等候判刑的囚犯一样,站在刑台上,等待应有审判的结果,全校的老师与学生对我投以好奇的眼光。”

“你所属的工作不在我的分配名单内,你现在可以随便选择一个单位,或是一个人留在这儿。”训导主任说。

“我从演讲台上走下来,尝试挤进不同的组别里,可是每次都被里面的人阻挡或驱赶,最后我只好再一次回到演讲台上。这时训导主任又说:‘我早就说过,你不属于他们的任何一个单位,你勉强挤进去,也不会被接受的,就像猩猩跑进猴群里,因为你根本不属于他们。

这里才是你所属之处,你现在所站着的地方。你被赋予的工作是向大家说故事,因为你是说故事的人。’训导主任以期待听故事的眼光望着我。”

“我的工作是说故事,我是说故事的人。

然后,我站在演讲台上开始说起故事来,我记不起在说什么样的故事,只看到所有的师生都陶醉地听着。我一个接着一个故事不停的说,直到放学的钟声悠悠地响起为止。

这个梦再次提醒我,我的使命就是个说故事的人。当下我做了一个决定,就是要专心一致写好这个濒死故事,把原来的重编剧本改写成一部长篇小说。我想向更多人分享濒死蕴藏的智慧,我的觉醒、我的转变、我的人生下半场都是由濒死开始的!”

逆向思维看生死

“或许,死亡对于大部分的人来说,是一种可怕的失去或是充满未知的痛苦与恐惧。但对我来说,死亡是一种生的领悟,只有接受与明白死亡,才能理解生的存在与意义。”

钟博士解释说:“从死看生,可说是一种逆向思维模式,尝试从事物的背面去看问题,重新认识问题,对于似乎是已成定局的事情或观点,反过来思考,让思维往对立方向发展,从问题的相反面深入地探索。”

他举个例子说明。“在印度妇女都爱带着帽子出外,即使进电影院也不习惯把帽子脱下,结果前排戴帽的女士常挡住了后排观众的视线。电影院曾张贴通告及多次呼吁叫人要把帽子摘下,只是多数妇女都不太理会,又或会因为感到不高兴而没有遵循,这仿佛是把她们应有的权利剥夺了一样。戏院负责人放弃了从禁止戴帽的方向想,反过来从允许戴帽的方向出发,结果让他想出一个解决办法。每次在影片放映前,院方在熒幕上打出一段窝心通告,说为了照顾重病衰老的妇孺,戏院特别允许他们照常戴帽子,并且在观看电影时不必摘下。通告一出,所有自认正常与健康的妇女立刻自动把帽子摘下来。这就是以逆向思维找到解决办法的好例子。”

人生最精彩的是坚持走在梦想路上

“换句话说,我的工作室其实并没有关掉,相反地,我是把它搬到一个更大的舞台上。人生本来就是一场冒险之旅,要不是全力以赴追寻梦想,要不就一无所有。每个人都应该把时间給自己最擅长、最喜欢的工作,走在自己相信的路上,那里没有起跑线,也没有竞争比较,只有梦想。”

钟博士强调,梦想是一份喜悦,是一份坚实的存在感,亦是非做不可的事情。“当你带着梦想,身体里的肾上腺素会自动喷发,你会有一股非常强大的力量去完成它,你不需要自律,也不需要别人强迫你去做,只需随着自己的内心前行,梦想的吸引力自然会引领你到达目标。但人生最精采的不是完成梦想,而是坚持走在梦想的道路上。”

濒死体验揭露自己的阴影,

揭开生命的真相

濒死体验给人的印象总是引人入胜的。濒死者都说自己的灵魂从身体中飘离,像羽毛般轻盈浮于半空之中;有些说看见了奇异的亮光,又有些说遇到了已故的亲人、甚至是传说的神明。钟博士补充,“除了这些奇幻的精神现象,你还可以在濒死世界里找到两个对生命至关重要的东西,一个是自己的阴影,另一个是命运的蓝图。”

所谓阴影,就是自己不愿承认、不能接受的人格特质,它可以来自你不被满足的原始欲望又或是伤痛经历,因为无法被容纳接受,所以只好从自身分割开来,变成了表面上看来像恶魔一样的东西。阴影就如人的影子,一直都在,有时候可出现在梦中,有时候可转移投射到第三者身上。它是人内心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既不能消灭,也无法摆脱。

“其实,阴影并没有什么可怕,因阴影也是由光明生出来的。就如生命一样,因为有死亡,生命中的人事物才会显得珍贵、有价值,人才会努力去争取,拼命去珍惜。如果人变成长生不死,生活就不再那么有趣,日出、日落也不再美丽了。只是,一直以来人把生命大部分的能量,都消耗在逃避与抑压自己的阴影,或浪费在维持光明与黑暗两极间的平衡。慢慢地,阴影就变成了人类追寻自由解脱的最大障碍,也是封锁心灵力量的最大桎梏。”

从心理学的角度,在每个人的潜意识底层,也有一个类似潘多拉盒子的东西。“世人或许只会抱怨潘朵拉为什么要把那盒子打开,却从没想过盒子里装着的东西本来就一直存在,大家只是选择看见或佯装没有看见而已。只是,盒子里除了封印着我们最深的黑暗恐惧,同时也留下了最大的希望救赎。很多时候,心理治疗就是要让人面对自己的阴暗面,透过接纳与宽恕,释放出内心的爱及光明力量。而濒死体验就像是一把生命钥匙,开启生命中阴影所在之处的大门。如果想要激发人类的潜藏本能,就必须成功跨越阴影,让缺裂的心灵重新拼合。只有在完整的心灵状态下,光明与黑暗的力量才得以融合升华,把生命中的无限潜能开启释放。”

只要改变对死亡的看法,

足以改变你对生命的态度。

濒死体验,是跨越生死的一道缝隙,更是一把能开启生命奥秘的钥匙。只要解开濒死的秘密,除了能开启生命中的巨大潜藏异能外,更可以解救被阴影所禁锢的灵魂,是人类寻求自由解脱的终极方法。但他相信,人不必亲历濒死,也能从故事中得到重大觉醒与正面人生转变。他希望透过这个故事让大家反思生命,并看清生命的真相。所以他在书封上开宗明义地说:这是一部令人反思生命真义的小说,如果你还不打算觉醒,最好不要翻看!

“我想要提醒读者,一旦把钥匙拿在手上,就等于是要把真相从泥土中发掘出来,就不得不承受那个担子与责任了。所以你必须选择:是否想要成为自己生命中的主人,并为自己的生命负起全责。”

钟灼辉 

1974年生,天秤座,土生土长的香港人。他是香港大学认知心理学博士、犯罪心理学家、心灵类畅销书作家,是前香港警务署高级督察,处理过上百宗意外与自杀的死亡案件。

他于2013年创立“潜意识中心”及“濒死研究室”,希望透过从鬼门关里回来的体悟分享,帮助每一个人不必经历死亡,就能拥有濒死经验所带来的重大觉醒与正面人生转变,并为心理治疗与生命教育提供新的启示与贡献。他曾于中国、新马及韩国等地举办过百场公益及企业演讲。

著作:

自传故事《生命回旋:潜行生死2322天》

疗愈工具书《做自己最好的医生I:心药》

疗愈工具书《做自己最好的医生II:自愈》

濒死报告《我死过,所以知道怎么活》

心灵小说《濒死I:阴影》

心灵小说《濒死II:真相》

邮箱:[email protected]

网页:https://drbellchung.com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