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25/02/2019
【框里框外】居銮天际线的狮子
作者: 谢林霖

2740OCL20192211047301102060.jpg
居銮狮子最密集的街道在南峇街。

几次居銮来去匆匆,印象里最深刻的就是屋顶上的狮子,不成双,不着地,和我们平常看到的大宅或寺庙大门前对狮子迥然不同,这一次便好奇地特地拐个弯去看看。

往伊斯迈街走去,3只可爱玲珑的小狮子蹲坐在最边的两间房子屋簷,造型简化,耳朵下垂,鬃毛以几何图像表现,尾巴朝天竖,有蓬松的尾毛。这3头狮子坐在1929年建的房子,可能是目前居銮可见的最早石狮子,憨厚得像个布娃娃被石化了。

再看南峇街1936年的石狮子,两脚站在锦球上,四肢明显短小,脸部雕塑是东方舞师的模样,但已经开始在身型上琢磨出肌肉,却还是有点调皮的态度。

南峇街另一排落成于1939-1940年的石狮子,各属西河和清河两家。年轻一辈或许对姓氏堂号不清楚,维基百科这么注释:堂号即祠堂的名称或称号,主要用于区别姓氏、宗族或家族,来源主要有地名(一般表示宗族的发源地)、典故(与本族祖先相关的故事或传说)、训词和祖先名等;堂号除在祠堂使用,还会在宅院、族谱、礼簿、灯笼、牌位、墓碑等处使用。如果在华人聚居的新村行走,我们不时可以在门楣上看到堂号牌匾,西河堂即有可能属于林氏或卓氏,清河堂应该是张氏无疑──先把家族的故事放一边,待有更多查证再谈。

2740OCL20192211047291102057.jpg
伊斯迈街上的1929年小狮子十足东方味。


镇风的辟邪物

如果判断没错,这些狮子一望东南,一望西北;一些前脚踏球,另一些前脚踏地,都是头顶鬃毛的雄赳赳样子,乍一看已是游欧洲可以看到的石雕,可仔细看来,却又和西洋造型很不一样,主要是面部细节上的处理明显不同:南洋狮子眉骨高,鼻管直长,咧嘴时嘴角向上,基本上面容扁平,只是把鬃毛处理得特别卷曲,或许对于我们华人来说,那是最容易辨认的特征。可是来到这个时节,万兽之王的气势已经成形,短短几年,这可爱的东方小狮子慢慢吸收了西方的精华,脚变长了,脸从圆到长,洋化了!可是终究狮子不是中国所产,一般人较少目睹其真面目,故出自一份好奇与敬畏之心,匠师在雕刻石狮时,必想将狮子威猛的精神面表现,因此发挥了许多想像力,附上许多装饰、象征的手法,狮子的造型便由写实作风渐趋艺术化与中国化了,甚至与狮子的原貌迥然不同。就算这些工匠有心要把狮子洋化,到底脱不了中华文化厚实的背景,还是留下了东方的神韵。

可这狮子到底是什么呢?查询资料,推测应该是风师爷。这司风的风师或许取其谐音,转变成了狮子,是福建地区用来镇风的辟邪物。居銮的风害如何无法知道,不过居銮最早是以农业为生,伴着居銮河与明吉摩河,季候风夹带雨水而来,难免泛滥淹城。马来西亚的季候风刚好是东南或西北,不晓得和南峇街狮口打开的方向有关吗?金门的风师爷倒是多对着东北这一个方向的。

根据《绘图鲁班经》中指,风师爷也能克制对面兽牌、屋脊、墙头、牌坊脊的对冲,这或许也是伊斯迈街狮子的其中一个用意──那1911年开跑的火车,带着烟火呼噜噜的在店门前过,对风水来说绝对不是件好事,来几只石狮子镇风止煞也是常情──就让这外来的灵兽收压这西来的火车猛兽吧!想来当我们无法以既有的理解来消除顾虑时,只好交托神灵来克制了!真是个有趣的现象。

2740OCL20192211047301102059.jpg
1939年的狮子已开始洋化。

2740OCL20192211047301102058.jpg
伊斯迈街上在1939年同时建造的两间房子各属于清河 (张) 和鲁国 (颜)。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