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03/02/2019
叶秀芬‧无论何时都欢喜过年
作者: 叶秀芬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祭灶官,糖瓜糖稀供地仙。糖瓜黏,糖稀甜,吃根糖棍儿好过年……”

这是一首“忙年歌”,也被称为“过年谣”。忙年歌是流行于中国北方地区的传统民间儿童歌谣,通过童谣的方式,完整的描绘了各地传统民间的春节习俗。在春节习俗日渐简化、年味渐渐消逝的今天,让人们对带有浓浓过节气氛的年代更心生向往。所以在临近华人农历新年之际,我选读了两本书,一本是从历史考究出发的《过一个欢乐的宋朝新年》,一本是绘本《美丽的新年》。

○宋朝人过冬至和过年同样重要

李开周写的《过一个欢乐的宋朝新年》探讨的是宋朝过年的习俗、宋朝人与现代人过年习俗的异同之处。宋朝人将冬至视为与大年初一同等重要的节日,宋朝人不单是在除夕夜“守岁”,甚至在冬至的前一天(宋朝人将这一天称为“冬除”)也守岁。宋朝冬除守岁和除夕夜守岁的方式则没有甚么不同,都是灯火通宵不灭,年轻人守岁,以为父母添福添寿。

书里有提到一个仪式,带有极好的意义,叫“散福”。“散福”即是在冬至前夕将祭过祖先的供品撤下后,一家人团聚在一起享用。祭过祖先的供品,带著祖先的庇佑,一家人欢欢乐乐地分享这份祖先所给的“福气”。

书里还有提到一点,宋朝人在冬至是吃饺子的,这和我们马来西亚人在冬至吃汤圆不同。但在现今的中国,冬至吃饺子或吃汤圆都大有人在。

○宋朝的年画

与现在流行的福娃娃或鲤鱼不同,宋朝的年画相对“彪悍”。宋朝年画主要可以分两类,一类是驱邪避鬼,一类是带有好彩头。当时流行3种驱邪避鬼的年画,第一种是“门神”,以赫赫有名的武将张飞、关羽、卫青等人为主;第二种是在民间传说中能够捉鬼驱魔的神,锺馗;第三种是锺馗的妹妹锺花,传说她喜欢吃鬼,所以把她的画像贴在门上,自然也能驱邪了。

在宋朝,“财门钝驴”和“回头鹿马”都是带有好彩头的年画。“财门钝驴”画的是一头驮著两大筐干柴的胖驴,因为“柴”与“财”谐音,过年的时候在大门贴上一张财门钝驴,寓意来年发大财。“回头鹿马”画的是一只扭头回望的鹿,取“鹿”与“禄”谐音,把这只鹿贴到大门上,寓意禄神照命,孩子长大了能做官。

○宋朝的春联

春联,起源于桃符(周代悬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木板),一直到了宋代,纸张逐渐取代桃木板,人们在纸上写上对联,祈求来年福运降临和五谷丰登的美好心愿,被称为“春贴纸”和“春联”。

而比较有趣的是在宋朝,横批就四个字:“顺天行化”。不管上联和下联是甚么内容,横批都用“顺天行化”。这主要是因为在古代,瘟疫是当时的人们最惧怕与恐惧的灾难。在宋朝人心里,每一场瘟疫都是上天施行的惩罚,所以瘟疫在宋朝又被叫做“天行症”,在门楣上贴出“顺天行化”4个大字,是为了向上天表示顺服,请求玉皇大帝不再降灾于人间。这也是为甚么“顺天行化”4个字成了当时唯一的横批。

○宋朝人年夜饭吃甚么?

宋朝的除夕夜,除了大鱼大肉,主要的食物还有“馎饦”和“春盘”。“馎饦”就是面食,始于北方游牧民族,之后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传入中原。“春盘”则始于汉代,最初叫“五辛盘”,做法是将韭菜、芸苔(油菜、芜菁等)、芫荽洗净,撕开,不切断,然后再拌以腊八当天腌渍的大蒜和荞头,最后在中间插上一根线香,线香顶端黏一朵纸花。因为这盘菜共含5种蔬菜,而且这5种蔬菜都有发散的功效,因此被命名为“五辛”。

进入宋朝,祭祖的春盘不单只有五辛,也加入了腊肉和其他蔬菜。宋朝人喜欢用萝卜和生菜来制作春盘,盘中再插上纸花和绸花,增添喜庆的气氛。在宋朝,春盘的用途很广泛,既可用于祭祖,也可当作年菜,还可以在正月初一的早晨,馈送亲朋好友,一家人一起分食春盘,保佑新的一年百病不侵。

○宋朝人出奇招以欢喜过新年

还描写了件趣事,那就是“期付款买年货”。在当时的宋朝,只要能找到两个店家做担保人,便可在点心铺,以期付款的方式买下糖粿,之再每个月还账即可。另外还有種是“预付预订年货”,提前半年左右在售卖年货的店铺预订年货,之每个月存点钱,到了新年前幾天付清,店家便会把年货送上门。
作者对於宋朝人如何过年,在书有许多介绍與描写,作者些新奇观点,也让读者大开眼界,稍带点瑕疵之處是作者常有突兀的举例,想耍幽默,却不太成功。

○一本美国出版的华人农历新年绘本

《美丽的新年》最特别之处就是它是由美国人所创作,并于1938年在美国出版的一本以中国儿童过农历新年为主题的绘本。这绘本是由已故美国画家托马斯‧汉德福思于1938年所著,这是根据他1931年在北京的生活经历所创作的,书里的主角美丽便是以他认识的一个名叫“美丽”的中国女孩为原型创作的。透过书中的好几处描写和漂亮的插图,读者也可以观察到1930年代北京庙会的一些细节。

○上世纪30年代的老北京过年

故事发生在除夕的那一天,在那个小女孩一般只能待在家里的年代,一心向往到热闹的庙会走一趟的小女孩美丽,偷偷地尾随哥哥一起进城赶庙会。在热闹的庙会里,美丽看到人们穿着漂亮的新衣,小孩子在吃著甜豆花、糖葫芦和玩着鞭炮。庙会里还有五花八门的表演,如马戏团的姑娘踩高跷、走钢丝、脚顶瓷缸和瓷碗,有戏班子在演戏,黑熊做把戏,也有舞狮表演,以及道士算命。灯笼店铺卖着令人眼花缭乱的各式灯笼,像鱼形灯笼、蟹灯、龟灯和蛾灯。此外,读者也可以从中得知当时社会的一些风土民情,像女孩一般只会待在家,不去庙会;戏班只有男子,女子不能演戏。

○回家是最美好的时刻

美丽在热热闹闹的庙会里,经过了一天的历险,善有善报的她,在女孩力大的帮助下,及时和哥哥、舅舅出了城,才得以赶回家吃年夜饭,迎接灶王爷。又累又饿的美丽,所有的劳累和饥饿,在看到家的那一刻全都消失了。作者敏锐地捕捉到中国人对过年回家的特殊情感,并且写实的记录下了上个世纪30年代老北京的珍贵记忆。

过年,是一年中最美好的时光,而其中最令离家在外的游子感到触动的时刻,便是回到家门,看到父母迎接自己的那一刻。父亲忙碌的身影,母亲温柔的问候,一顿热腾腾的年夜饭,一家人热热闹闹围著饭桌,是每个归家游子心里最深的期盼。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