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04/03/2019
香火鼎盛逾百年·三圣宫见证山打根锐变
作者: 李玉玲

逾百年历史的三圣宫外观。

报道/李玉玲

由渔民及航海人的保护神妈祖娘娘、义薄云天的武圣帝关云长以及主宰读书人功名利禄的文昌帝君正神坐镇的三圣宫,位于山打根市区新加坡街,旺中带静,香火鼎盛。

它建于1887年,即光绪十三年,迄今有132年历史,是山打根最古老的建筑物之一。庙内拥有逾百年的屋樑建筑结构、匾牌、桌椅及古铜钟等古物,展现了淳朴“风下之乡”小香港的历史古蹟。

三圣即关云长、妈祖娘娘,以及文昌帝君。

香火薰黑樑上木柱

三圣宫有著久远美丽的故事,见証了山打根的发展,当时的广府人、潮州人、客家人与海南人等不同籍贯华人,带来了家乡的信仰及习俗,随著历史长河的延伸而发展出属于自身的文化特色。

移民海外的华人,宗教自然成为他们的精神慰籍,也成为团结的重要力量。当时的移民大多数来自中国沿海省份,因此妈祖娘娘成为了供奉对象之一。

根据庙外的倡建石勘碑记记录,三圣宫前明堂深4丈7尺,横8丈7尺,高1丈7尺。经历了几番岁月的风吹雨打的碑记,斑驳脱落增添少许沧桑,后来经善信修复,一直保留下来,供参考文献记载。

庙内屋樑的一柱一木,经过岁月的熏陶,呈天然的香火薰黑,成为特色之一。另外,光绪年代,三圣出巡时,天后娘娘所乘坐的神桥座、“肃静迴避”等的皮制牌子;还有光绪十七年及十九年,善信热捐好施重建费用,当时凡捐上2元的善长,名字都会被刻在庙内的匾牌上,最高捐款为100元。庙内保存著这两幅匾牌,这一切一切古物都承载著历史的见証。

光绪十三年天后娘娘出巡的桥座。
光绪十三年三圣宫重建获善信乐捐的名字匾牌,当年捐2元者名字就能刻在匾牌上。
倡建石勘碑记。

列“遗蹟之径”名胜

三圣宫右边为晚清名士梁鼎芬所书写“会馆”二字的匾牌。梁鼎芬,字星海,号节庵。自幼便有“神童”之称,21岁高中进士的他更是岭南大儒陈澧的得意门生。他的同乡林文田替他算了一卦,并告诉梁鼎芬他不会活超过27岁,除非他能做出一个“惊天动地”的行为,才能躲过此祸。

于是,梁鼎芬随后上书弹劾当时权倾一时的大臣,慈禧太后的心腹李鸿章。从此“大胆敢言”更成了梁鼎芬一生为官的秉性。

三圣宫被列为“山打根遗蹟之径”(Sandakan Heritage Trail)名胜地点之一,目前由山打根潮州公会副主席为首的郭斯义担任管理委员会主席。他表示,该委员会致力于爱护山打根历史文物遗产。

晚清名士梁鼎芬所书写的“会馆”匾牌。

善信杨淞开夫妇在三圣宫签谢神恩时受访时表示,自幼时常跟随父母前来三圣宫膜拜,久而久之成为习惯和信仰。

杨太太(70岁,南海人)表示,年幼时居住在市区,时常和父母步行前来三圣宫,尤其是农曆年卅晚上头柱香时,庙内庙外善信众多,无法趋进庙内上香,善信鱼贯入场,非常热闹。而龙麒狮体育会或学校团体,每逢进行龙麒狮大会串表演时,都会前来点睛及祈求演出顺利,这种光景值得怀念。

杨太太虽然已搬迁至郊外,但每逢佳节或祈福都会前来三圣宫膜拜,祈求神灵庇佑平安。

杨淞开指出,早前的三圣宫对面是一片海洋,所以许多航海的华侨在此落脚,后来发展为市区大草场,附近更建起高楼大厦,曾为市区繁华的一隅。时代变迁,惟有三圣宫历经百年,仍然香火不灭。

善信杨淞开夫妇年幼已跟随父母来膜拜。

三圣宫管理委员会主席郭斯义指出,这云石桌子逾百年历史,完好无损。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