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04/03/2019
张洁盈 · 牵蜗牛去散步
作者: 张洁盈

无意中在一则专栏中看到作者介绍《牵一只蜗牛去散步》这本书,好奇心驱使下找出来读一读,内容和我当下面对的心情和想法,不谋而合。

与书同名的这篇散文叙述文中主角接受上帝给予的任务─牵蜗牛去散步。过程中,作者埋怨蜗牛走得慢,也埋怨上帝给他这样的任务而生气。但当他不再理会蜗牛的慢,只管看自己的风景时,他得到了另一番体会。

很多时候,人们都是如此,总爱钻牛角尖,也爱只用自己的思想来套在他人的身上。情况就如散文中的主角搞不懂上帝要他牵蜗牛散步的原因,也不能接受和配合蜗牛向前爬的进度,一再催促,一再责怪蜗牛爬得慢,甚至拉扯蜗牛,要它加速,跟上自己的步伐。

直到过程搞得彼此的身心都感疲惫了,主角才慢慢放手。那时也正是主角对事情转念的好开始。放下执念,放下不满情绪,慢慢地感受周围的气,他才发现原来当下的环境有多漂亮,多写意,也让他有所感悟。

也许,那一次的散步是上帝要蜗牛来改变主角。也许,这篇散文也是为我开窍的。

近来,我多了个“家庭照顾者”的身份和责任。初期因自己在照顾方面的知识有限而显得很无助,打乱了原来的生活步伐,情绪也变得不稳定,经过几个月的磨合,终于找到了出口,较懂得怎样去配合被照顾者的步伐和心情,也调整了自己在面对问题的应对反应和情绪。

在朋友建议下加入脸书“马来西亚家庭照顾者互援会”群组,在那里发现原来绝大部分家庭照顾者都会面对同一个问题:长期抱持著紧绷情绪来照顾家人,久而久之把自己和被照顾者搞得关系紧张,时好时坏,有者甚至因累积过久的负面情绪突然爆发,而伤害了自己和被照顾者。

很多时候,照顾者抱著自认为是对被照顾者好的想法,一厢情愿地给被照顾者做这样做那样,可是那份好意却未必是对方所想要的,反而成了“好心做坏事”,彼此闹得僵。

举个例子,妈妈怕孩子吃得少,就拼命给孩子喂食,即便孩子已有饱足感,不想再吃了,妈妈还是怕孩子饿著,喂到自己觉得孩子吃得够饱了才停下,结果孩子吃撑了感不适。

这例子也和牵蜗牛散步有异曲同工之意。即使我们愿意,也懂得将心比心来设身处想,但那份同理心未必能真正符合对方的心意,毕竟我们不能真的成为他人肚里的蛔虫,能百分百正确判断他人的心思和感受。

要一只蜗牛爬得快是不可能的事,那何不和它一起放慢脚步,边走边感受周遭的氛围?走得慢,却能带著轻松自在的情绪抵达目的地。

(作者为本报高级记者)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