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26/03/2019
温绮雯.有些人,带动有些人行动
作者: 温绮雯

2019年1月份梁文道与张大春老师在寒冬的北京有一场有关中文“字”的对谈,其中谈到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单词是“社会”。根据张大春老师的说法,日本人说的Shakai(社会),中国人是没有这个概念的。老中国人只有“家”与“天下”。至于“国”为何是天下?因为“国”代表的是天下还未完成的一个组织体。老中国有天下、国、家,却少了“社会”的概念。除了皇帝,没有其他的社会环境界面。要有的话便是天子以为你要造反了。

提起这件趣事,你记忆起自己对“社会”深化意识的启蒙,主要来自一本有关大马社运与抗争故事的书——刘嘉美的《有些人行动》(2017年Gerakbudaya Enterprise出版)。 你突然认知此前你对“马来西亚社会”的概念,是片面化与碎片化的,它是借由各种媒体网络筛选投射出来的“东西”、是字义上的一个词汇。你无法对媒体网络上各种零碎,甚至被忽视的社会议题发出深刻的声音或意见,更逞论要探讨或反省。然而在阅读这本书里的各种重要、鲜为人知的社会议题与团体抗争故事时,啪嗒一声,你感觉到自己受启发,也能较完整地与整个社区社会链接了!社会此时不仅仅是一个词汇而已,它是属于你、属于关注与爱护这个国家的每一个民众的。它的种种箝制与禁忌、种种受制于宗教、皇权、种族的禁制、尚有性、性别平等、土地正义、原住民权益、社区保育等等议题,一一通过本书作者刘嘉美用心的采访、书写与报道,揭发与浮现眼前。你深信它们启发了许多有心的人,他们因此注入生力加入各种社区、社会运动,行动起来。

嫁来大马,融入本地社运

作者刘嘉美原是香港女工关怀前线组织者,根据其岭南大学文化研究系副教授与上司的说法,她是一名不扮中立、不扮精英而与街坊平等结盟的“民主的社区组织者”。她嫁过来马来西亚后,以新移民视角走入和融入这片新土地的各种社会运动中。她访问了书中5大议题——即性别、土地、原住民、人权与社区艺术的主要代表人物或行动者,透过到社运地点,详细地访问和参与,了解每个课题背后鲜为人知的问题与困难,再深入浅出地把11个马来西亚社运抗争故事书写出来。对于一名不熟悉在地语言、文化与生活的新移民来说,这一切有多不方便与困难,便有多不方便与困难;对于阅读者来说,这一切便当诚属非常难得可贵了。

本书其中之一“性别”议题报道了外籍配偶支援组的成立缘起与功能。该组织协助与处理在本国的跨国籍夫妻与伴侣的求助与疑问,包括受移民政策限制不能被雇佣工作、不能申请自己的银行户头、无法贷款甚至不能给自己孩子签署住政府医院同意书等等问题。因为种种政策的箝制,支援组发起人Bina本人也要在马来西亚定居21年后才等到永久居民资格。“外籍配偶面对制度上的各种排斥,背后反映的是对国民身分的厘定缺乏社会共识”,除此,还有大量的无国籍儿童、外籍劳工、难民、甚至这片土地的首批居民——独立以前已在国内生活的印裔与华裔群体、内陆地区的原住民,仍然属于无国籍人口问题等,也因政府行政失效而至今无法解决。

其他课题如东马原住民人权组织保护河流联盟运动,为了保卫家园与森林河流的峇南原住民,无日无夜路障占领,与水坝建造公司和砂拉越能源公司辛苦反抗、赵明福事件、LGBT、土地发展以及社区艺术等,本书所深入挖掘的这些课题,着实令你读着读着便热血沸腾,你一方面敬佩这些长期对抗的行动者,巴不得就是其中行动的一分子,另一方面厌恶与批判这些社运反抗的对象们。是,许多不合理制度的策划和决定,与重要的政治人物如首相们挂上不可划分的关系。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往光明的地方去想像,毕竟2018年大马政治终于成功改朝换代(虽然实践了那些错误策划的前前首相又担任现任首相),这11个抗争会不会因此走出希望,还有待希望联盟以时间来印证。只需记得我们都期待生活在美好的国土:“这是我们的国家与土地,我必定要守护(与抗争)到底,把这片土地原好的交给下一代”。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