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30/03/2019
李群熙.清明祭祖感恩缅怀

又是清明时节了。

提起清明节,人们自然想起中国晚唐著名诗人杜牧的一首《清明》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这首脍炙人口的诗,虽然没有点明路上行人要去那里和要做什么,但从“欲断魂”3个字中,就清楚告诉读者,清明时节到了,在纷纷的细雨中,众多的行人要到有牧童的、远离闹市的山上去扫墓,心情沉重至欲断魂。

每年4月5日的清明节,在中国已有2千多年的历史。生活在海外的华裔继承祖先的习俗,不忘清明节,亦在这个节日的前后几天去扫墓祭祖。

一个节日能够延续2千多年,直到今天仍被人奉行,必然有其存在的价值和重要的意义。

清明节的最主要意义是,子孙后代到墓地祭拜祖先,对先人表达敬意、感谢父母养育之恩及弘扬孝道。

世人都公认,父母对子女的关爱是无私和无微不至的。有一首名为《母亲》的歌,唱道:你入学的新书包,有人给你拿,你委屈的泪花,有人替你擦,你身在异乡,有人在牵挂,你躺在病床上,有人掉眼泪,你欢乐时,有人乐开花,这个人给了你生命,给你一个家,这个人就是娘啊,这个人就是妈。

诗人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凸显和歌颂母亲的伟大与无私,表达了对母亲的感激和对母亲的深深的爱和尊敬。

父母对我们恩重如山,俗语说,养儿才知父母恩,我们怎能忘却他们如海深如山高的恩情,怎能不在清明时节去扫墓祭拜,一表为人儿女对父母的一缕寸草之心。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一是对祖先的无限敬重和感恩:在中国,几乎家家户户都备有族谱,记载家族几百年,甚至几千年的家族史,使子子孙孙知道和记得自己来自何处,永不忘本,永不忘宗。若有人被人咒骂“数典忘祖”,则被视为莫大的耻辱。记得半世纪前,某报人在社论中评说二毛子“数典忘祖”,激怒了权贵,结果落得悲惨的下场。

回头再谈清明节,清明节的另一重大意义和作用,是让热血人士每年到公墓或纪念碑去祭拜亡魂。

犹记得在日寇占领我国3年8个月的时间里,数以万计的无辜老百姓遭受残酷屠杀,更有许多革命志士,为了人民的利益,牺牲了他们的性命,使我们每个活著的人,想起他们,就心里难过。因此,每年的清明节,都有相关的团体,举办追悼会,悼念他们,缅怀他们。

然而,令人痛心疾首的,最近在吉打,竟然发生日军纪念碑出现wira“英雄”的字眼,把沾满无辜者和烈士鲜血的刽子手,赞美为英雄,虽经各界抗议,有关当局仍迟迟不愿将之拆除,叫万千的受难者家属和正义人士情何以堪。

现今的社会,兄弟姐妹长大后,一般上是各自成家立业,分居各地,少数住在附近关系比较好的来往较密,多数则是平时各忙各的,少相聚,只有新年和清明节,才会聚在一起。所以,清明节提供了家族成员相聚的一个平台,促进大家的凝聚力和认同感,使家人关系更密切地结合在一起。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