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01/04/2019
伍燕翎.马华潮籍作家的光圈
作者: 伍燕翎

书影摘自:http://news.teochew-malaysia.org

近年来,不少华人会馆非常重视会员们的作品并汇集出版各家选集,企图保存各别籍贯作家优秀的文学作品。例如大马广西总会出版了《马来西亚广西诗文选》(2012),大马海南会馆联合会出版了《马来西亚海南诗文选集》(2013)、马来西亚潮州公会联合会更耗资耗力编选了三大巨册的“马来西亚潮籍文学作品选集”——《细雨纷纷》小说选、《别在耳边的羽毛》散文选和《定水无痕》诗选(2015)。

相对于以使用中文创作的中国文学而言,马华文学实属小文学圈。不少论者又将马华文学置于“华语语系”(Sinophone)视角下观照,多少有“少数文学”、“弱势文学”的悲情,如果再将马华作家以籍贯之源切分,会不会显得更狭隘、更小众?年轻一代的写作人对于宗亲谱系、血脉关系相对地疏离淡化,祖籍观念亦显得淡薄,尤其在面向更复杂和多元的世界舞台,到底有多少写作人会在意“籍贯写作”?

了解先辈在文学场域的存在过程

2015年出版的“马来西亚潮籍文学作品选集”三大巨册保留了马华潮籍作家的小说、散文和诗歌,精美出版,质量选文,值得珍藏。辛金顺在选集总序强调,虽然这套选集打着潮籍作家的标签,却 “必然有着其文学启示的作用,尤其是对于马来西亚潮人子裔而言,是可以借此以了解先辈在文学场域披荆斩棘的存在过程,以及他们的创作意识/意图。” 若说有必要以作家籍贯作为指标性的文学写作和出版,其意义应在此。

3本选集分别摘录不少知名马华潮籍作家的诗文,其中囊括了老中青三代重要的马华写作人。小说家如方北方、马汉、宋子衡、小黑、陈政欣、许裕全等,散文家有萧遥天、张木钦、小曼、方娥真等,以及诗人陈雪风、吴岸、晴川、方昂、方路等,这些名单早已构成马华文学史的总体框架,他们的作品理应受到时间考验后流传下来。

李锦宗在遗作《马华文坛作家与著作》考据和梳理各籍贯作家,认为“潮州人在华人人口的排行榜上名列第四,在福建人、客家人和广府人之后,不过,潮籍作家的阵容不比闽籍作家、客籍作家和粤籍作家逊色。” “马来西亚潮籍文学作品选集”由此看来也算是一部重要的马华作家选集。

籍贯写作的色彩在部分本土作家当中表露无疑。例如早逝的潮籍马华女作家商晚筠,不少诗句带有愁思翩翩,以旅人的姿态怀念故乡,到底哪里才是诗人安身立命之处,作家本身也悄然不知。“为了与你相遇/千世里辗转红尘/我曾是树/是不愿具名的树/是水/是一生不肯回首的水/是山/是一座众树守护的山/我曾是四季里恒在的轮回。”(〈定水无痕〉)、“在汕头离别的码头/一只来不及懂事的黑狗/从月圆徘徊到月缺/势守着一个不为人知的信约/你说六岁过番那年/你是一件忧乡的包袱/只许带走你的还提你自己/一件遗弃在汕头码头的/是你初尝生离不知死别的玩具/你的童年以及你的童伴/风雨不改/它守候你回航的乡音。”(〈离别的码头〉),诗人以“四季”、“唐宋”、“烟雨江南”、“汕头”、“过番”、“忧乡”、“乡音”等等词汇入诗,忆想祖辈,遥想原乡。

张木钦的〈潮州粥配可乐〉写出传统与摩登文化的激荡、〈一台百年潮州戏〉从新山柔佛潮州八邑会馆75周年庆典说到潮籍在地化的百年史 、〈一碗潮州粥〉描绘在老吉隆坡吃潮州粥的景色:“夜凉如水,深邃幽黯。对面半山芭监狱高高的围墙,也隐没在浓浓夜色中,看起来有种说不出的诡谲,心里有异样的悸动,不由想起当年在小旅店扒粥的感动,还有蹲在五脚基扒粥的背影,这一切仿佛都成了一张褪色的老照片……”。种种描述从原生籍贯的民俗文化和风俗信仰出发,转化成潮籍作家具当地特征的文化认同,并以此作为凝聚当代马华作家群体的重要资源。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