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05/04/2019
吸毒犯案20年9度蹲牢挨6鞭·王启明重建生命

王启明:青少年认为K粉、冰毒不会上瘾,而是一种潮流。

在山打根出生的王启明,吸毒20年、9次坐监、鞭打6鞭,反复重返监狱的漫长岁月,终于在2016年摆脱毒瘾,重建生命的方向。

在大马圣经学院修读全人关怀课程的他,目前在大马监狱团契担任义工,协助前囚犯、瘾君子以及贫困家庭成员。

K粉 冰毒 不会上瘾?

王启明两度接受本报专访,一次是前一阵子透过本地社会工作者陈志劲的安排,一次是配合来临周六(4月6日)在亚庇建国中学礼堂举办的青年反毒讲座,王启明受邀担任主讲而再次接受访问。

他对于时下青少年滥用毒品尤其是软性毒品的情况感到担忧,不管是父母还是政府当局,应该要作更多努力,让孩子们远离毒品的诱惑。

“很多年轻人并不认为K粉、冰毒、摇头丸是毒品,他们会反驳你,这些东西是潮流,是不会上瘾的。和朋友出去玩,去夜店,他们会因为输不起,在朋友怂恿下使用这些软性毒品。”

王启明说,青少年会去接触毒品,除了生活环境等外来因素影响外,绝大部分与家庭有关,例如双薪家庭的孩子,父母没时间陪伴孩子只管给钱,孩子无法得到心灵上的安慰和满足;此外,父母从小为孩子安排好一切,却没想过孩子快不快开,造成孩子内心压抑,找不到平衡点,透过涉毒解压发洩。

“一个受高等教育的孩子,母亲是大学教授,父亲忙生意,母亲说她给孩子最好的教育和生活,想不通孩子为何自甘堕落,还动手打她。”

“我代替这对父母下跪祷告,向这个外表冷漠的孩子道歉和拥抱他,孩子大哭一场。其实,孩子只是要父母用爱来关心和拥抱,而不是父母所认为最好的安排。”

青年心灵需用爱填补

王启明说,时下青少年心灵的空洞,需要用爱来填补,否则会一直被黑暗綑绑。一旦染上毒瘾,靠自己的能力成功戒毒的几率低之又低,面对家人的责备和社会的排斥,往往戒毒不成反而变本加厉,这和房子根基不稳,大风吹就会倒是同一道理。

他说,有大多的外来引诱可以让更生人再度沉沦,他所接触的个案当中也有成功戒毒后又重新吸毒,所以,帮人戒毒是一生一世的工作,也是长期的抗战。

“我希望家人和社会人士不要先把门关上,给更生人一个机会和接纳他们,他们会懂得珍惜更加勤奋工作。我也希望,只要更生人证明工作能力,他们获得的待遇能够和平常人一样。”

报复父母 走私贩毒 

毒海浮沉廿载

王启明称,监狱的铁闸铁窗关得住人,却囚禁不了渴望爱与自由的心。

他说,在毒海裡浮沉廿载,最终在基督信仰裡找到失而复得的父爱,把他改造成一名协助青年戒毒的同工。

“被判终生监禁的贩毒或吸毒者,只要有机会听到一堂攸关爱与救恩的道,就有让狱中人生命重生的机会。” 

他吁请民众不要放弃在监狱服刑的囚犯。

王启明自认性格偏执,8岁被父亲送去新加坡求学,感受不到父母的爱,加上被同龄孩子霸凌,13岁就加入黑帮寻求保护。中四(16岁)那年,他第一次触犯刑事罪,被迫停学回沙巴。

“我一直埋怨父母为什么这么小就把我丢到外国求学,又给人欺负,我就带著一个报复的心回到沙巴。”

“我母亲带著我弟弟在纽西兰,我就想把爸爸的钱花光,当败家子,开始走私啤酒、香烟,到最后贩卖冰毒。”

3週干案34次破记录

王启明沉溺于毒瘾期间,破了沙巴犯案纪录,3个星期干案34次,抢了34部相机。“每一个吸冰毒的人,都会有一个反常的犯罪现象,我则是喜欢抢东西。”

他爆料,他透过网络联繫被害人和干案,因报案次数递增,迫使警察研究罪犯心理部门,开设第一宗侦察网络抢劫专案小组,专门研究他的犯罪心理档案。

“从深夜到天亮,我在网上物色目标,抢上瘾寻找刺激的我,每天设计如何抢下一个相机,直到被警方设陷阱成功将我逮捕。”

6鞭精准落在相同位置

王启明称,监狱是一个可以改造囚犯,从新塑造囚犯的地方,尤其鞭打的刑罚,能让经历鞭打的囚犯深省,及萌生从此不再犯罪的想法。

他说,监狱生涯最难忘的记忆,就是逾三十人赤身裸体的群鞭,每个屁股皮开肉绽、血淋淋的被监狱官抬走的画面,特别触目惊心。

“每一鞭精准落在相同位置,第一鞭的感觉像触电,第五鞭就瘫软无力。当被移到鞭刑木架上,手脚被绑头被按著,等待被鞭打的恐惧,超乎人的想像。”他这样形容鞭刑执行过程的骇人经历。

他在2016年5月23日假释之前,根据刑罚被鞭打6鞭。

他自嘲,青少年时期被欺负埋怨父亲;壮年犯罪被逮捕埋怨神,总是把过错指向别人,自己却不自我反省,是犯罪者的通病。

小监狱 大改变

劝儿“别再走爸爸旧路”

王启明说,大监狱裡难免有烟毒供应的途径,一间可容纳5000名囚犯的监狱,只要有钱囚犯一样过得惬意,并不能让囚犯省思自己的罪恶。

他说,被调往容纳200名囚犯的小岛监狱,才是他监狱生涯的转捩点。没有烟抽的日子,每晚却能在小组裡唱诗歌,有更多时间读圣经。

“你现在走的路,爸爸已经全部走过。爸爸犯罪被关进监狱罪有应得,别再走爸爸的旧路。” 他说,这是他在监狱裡,写信鼓励孩子,也是自我激励的一句话。

他在狱中应允儿子的要求,出狱后要当一个爱儿女的好爸爸。

在监狱裡,他曾经帮助一名异教徒在电话裡向父亲道歉,圆了其父亲来探监的梦想,是他自觉很有成就感的一件美事。

让亲情没有遗憾

“我很遗憾父亲病重去世,我还囚禁在山打根监狱,没有机会见父亲最后一面。”

王启明父亲在他第8次入狱时过世。

“不要让亲情有遗憾,不要失去父母后,才悔恨当初。趁父母还健在,陪他们聊天散步。父母不奢求物质的东西,只要儿女陪伴在侧。”

他感激母亲20年的眼泪,默默为与毒品结下不解之缘的儿子祈求上帝的眷顾。

他感恩,是基督的信仰,与社会关怀群体的集体力量,把他从黑暗中拉拔出来的,其中,包括犯罪心理学警察研究组、监狱牧者,与不曾放弃他的母亲、妻子与儿女。

陈志劲提醒双薪家庭

疏忽管教 孩子易犯罪

社会工作者陈志劲吁父母关注儿女被霸凌事件与监督儿女的行<8e2a>,避免儿女交友不慎或结交黑势力,误入歧途与犯罪。

陈志劲根据王启明青少年霸凌遭遇至犯罪事件指出,法庭诉讼案件没有教育程度多寡的区分,只有人性的正直与邪念、守约与失信的分别。

他指,青年犯罪与父母疏忽管教有关;急功近利的企业手法与业者自我良知的醒觉有关,社会偏离承担社会责任的倾向,导致法院逐年的失信案不减反增。

陈志劲根据美国法官麦克为美国父母提供的“反向指南”,即《三件保证能够让孩子走进监狱》的要点,唤醒忙于工作与双薪制父母忽视管教,导致儿女犯罪的醒觉。

“该反向指南的三大要点,即不让孩子学会自我负责;不教导孩子承担责任,及放任孩子说谎。”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