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08/04/2019
庄发盛.群盲抚象
作者: 庄发盛

小学的华文课里,就学过了“瞎子摸象”的寓言。幸好有学过这个,来了日本,第一次听到“群盲抚象”时,才发觉日本也有这个寓言。

比起中文的“瞎子摸象”,日语的“群盲抚象”的画面,更加具体的让我们看见在摸象的是一群瞎子,而非一个瞎子。而且“摸”和“抚”这两个字也有区别,比起“摸”,“抚”也让我们看见瞎子把手轻轻的仔细的“滑”在象的身上。

今年2月24日星洲日报著名的《亮剑》人气专栏里,提到了“瞎子心中的大象样子”。的确,我们在日常生活里,就在扮演这个“瞎子”的角色,让政客们有机可乘,不过这不是只有在马来西亚才发生的。就算是先进国如美国或日本等国家,也都有类似的事情发生。

日本著名资深媒体人池上彰,日本人一致公认他是日本最能解说新闻的媒体工作者,不但是日本红人,后来还被许多著名大学争先恐后的聘为教授。他的其中一句名言,“媒体能够报道的,只是‘事实’,不是‘真相’(日本称‘真实’)”。

理所当然的,新闻的每一个报道,首先必须是客观的“事实”。虽然它还不是真相,但是每一个“事实”,都有它的存在价值,因为它能够带领我们更进一步接近整个事情的“真相”。

就好像一副拼图,每一个“零片”,首先必须是“对”的。只不过单单有了这些零片,你还不一定知道整幅画是什么样子,你还需要通过“思考”,然后再一片一片把它拼起来。

所有的零片都拼起来的话固然好,但是现实生活中你不一定能够抓到整个事情的所有零片。你只能够靠着手上的情报,比如从报章上收集客观报道的事实,再加上逻辑思考,去判断整幅画大概是什么样子。

当然,如果里面掺杂了一些“错”的零片,你可能就会把画面猜错。更为糟糕的是,如果是一群人各自在把拼图的零片抓到一旁去,然后自己拼自己的,自己猜自己的,那就是名副其实的“群盲抚象”了。

举几个马来西亚的“群盲抚象”例子。比如国债超过1兆令吉的问题、1%通货膨胀的现象、公务员瘦身的必要性、高速公路废除收费站的利弊等等。这些问题都必须先收集多个事实,然后再经过思考,才能够拼出整幅画面,最后大家才能够坐在一起开始讨论正确的去向。

简单的以公务员瘦身为例,这个问题不能够单单以公务员人数来议论(2003年100万人,2019年170万人)。我们还必须收集许多客观事实,例如还必须从人口的变化来看公务员人数占的人口比例,才更加正确。接下来还要考虑到根据人口规模,有不一样的适当人口比例(通常人口越大,比例越小)。

另外,还有一些更深一层的考量,例如比起公务员人数更为重要的是公务员劳动量(人数x劳动时间)、公务员的政府支出占GDP(国内总生产)的比例,还有这些支出代替了我们人民的哪一些支出(比如医疗教育等等)、哪一些部门是因为必须通过公共服务代替私人界才比较有效率的考量等等……每一个部位我们都还没有仔细的轻轻的“抚”过。一群瞎子还需要抚摸的地方太多太多了。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