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13/04/2019
靠垃圾山养全家·拾荒人环保尖兵

垃圾堆寻宝是垃圾村民挣一天生计的开始。

报导/李玉玲

在远处观望一座座像骆驼背的山,其实那是垃圾经过长年累月的堆积,一层叠一层,渐渐形成的“垃圾山”。周围瀰漫著臭味,垃圾山后是住著200户家庭的“垃圾村”,他们都是靠在垃圾场“寻宝”,拾荒挣家计。

过期罐头 当晚餐

艾米(45岁)一家11口住在垃圾山后的简陋木屋,与垃圾场只有数十步之遥,来自菲律宾的他每天与妻子带著孩子,越过垃圾山步行至垃圾场,开始一天的拾荒生活。

他说,早上太阳还未升起,太太已起床准备孩子的食物,有什么就吃什么,过后就步行至垃圾场,等待垃圾车的到来。

对他们而言,靠垃圾场吃饭,当然越多垃圾车前来是好事,每当垃圾车一到,孩童都会飞跑上前等待垃圾车斗倒下来的垃圾,希望能在一堆不起眼的废弃物中,找到“宝物”,偶尔幸运的话会拾到一些逾期的罐头类等,就是晚餐了。

艾米说,他主要拾塑胶料物品,收集后就放置在自己的“地盘”,过后与妻子著手处理,放入尼龙袋装好,抬去废物站变卖。运气好时,1天可以将回收物变卖逾10令吉,就在附近设的小店购买日常用品。

艾米表示,太阳是他们的时钟,直到伸手不见五指才作息,垃圾场的一切,让他们养大了9个儿女,家里的孩子都习惯与垃圾为伍的生活,没有机会接受接育,从小自动自发在垃圾堆里翻找“宝物”,这样的生活除了勤劳,已别无选择。

另一名育有8名孩子的父亲加玛表示,他17岁跟随父母偷渡前来山打根落脚,当时什么都不懂,过的是躲躲藏藏的生活,根本不知明天的命运会如何。

他说,初来报到时,跟随父母在垃圾场打滚,靠食物馀渣过生活及成家立室。转眼25年光景,或许自己比较幸运,获得老闆的担保及协助打理垃圾山内的杂货小店生意,同时长女也外出工作,可以帮补家用。

这里大多数是无国籍孩童,他们没有机会上学或外出,他们的玩伴是垃圾山里的狗和猫,都是别人弃养而跑来垃圾找食的。孩童用废弃的塑胶袋制作风筝,一群男童拿著树枝“打斗”,或追逐塑胶盖子玩“踢球”,脸上的童真表露无遗。

艾米与妻子及孩子在垃圾场收拾塑胶瓶为主。

山打根唯一垃圾场

“垃圾山”距离市区约15公里,与附近的繁忙大路及林立的轻工业区形成强烈对比,是山打根唯一的垃圾场,由于垃圾场饱满,已没有空地挖埋垃圾,形成了一座座的垃圾山。

200户人家,逾千名村民,年龄由稚童至70岁,在垃圾山后,用丢弃的建筑材料搭建简陋的家,板如纸般薄,彷如大风吹就倒,却是一家大小有“瓦”遮头,无水无电的小村落。

垃圾山占地宽阔,垃圾数量逾万吨计算,可说是非常骇人的环境污染,不论家具、建筑废铁、园艺垃圾、电器、纸箱、塑胶料、铁罐、衣物或腐坏的食物,都能在这里找到,村民都会自建一个环保帐篷,将孩子留在帐篷内,夫妇俩顶著热烈太阳底下干活,将一件件的垃圾分类。

村民所收拾的资源回收,价格以公斤计算,最值钱的是铝罐约3令吉、铁罐或废铁50仙、塑料10仙及纸箱5仙。垃圾山的村民都有自己的“地盘”,各自在地盘中干活,河水不犯井水。

垃圾,或许对我们而言不过是一堆弃之不用的物品,但对拾荒者言,这些垃圾却是弃之可惜,可循环使用及生计的资源。

拾荒者将所收拾的垃圾扛去环保回收站。

亲睹孩童捡垃圾吃

社运分子心酸落泪

社运分子阿兹祖拉曼是一名博士,4年前任职于企业界时,首次受邀前来山打根出席一项研讨会,当时有朋友带他去看活在垃圾堆里的孩童吃著从垃圾堆捡来的食物。看到这情景的他,不禁心酸落泪,并决定要设法帮助他们,让他们有干淨的食物填肚。

“站在人道的主场,虽然垃圾村的居民都是外来者,但对我而言,他们就是人类,不计较他们的种族、信仰或国籍。如果我们可以帮助叙利亚、巴勒斯坦或柬埔寨,甚至罗兴亚人,为什么我们不能帮助这群已经在我们国家的人们?”

阿兹祖表示,他们可能是偷渡入境的外来人,而且他们在山打根居住已不是一两天的事,一些甚至居住了很长的日子,所以不管他们是什么身份,他都愿意帮助和关心他们。

他也认为,沙巴政府可以实施一些机制,让他们拥有合法的文件工作,不必再以捡垃圾为生,合法得到工作和生活。

阿兹祖曾为数家企业领域服务,辞职后全心全意投入福利工作已有10年,多专注在沙巴和西马几个州属的福利工作。

想在垃圾村建学校

阿兹祖已连续5年协助垃圾村的居民寻求企业赞助食品和饮料,由最初只是帮助为出发点,没有教育他们,后来与村民熟络及成为朋友后,就开始教育他们,如今的他更想在垃圾村设立学校。

“比如霹雳州,该州有为5个国籍的居民而设的学校,为何沙巴政府不能仿效呢?”

他深知,在这课题上,也不能全依赖政府去做,因此生起亲自建学校的念头,以便教育村民,让他们看到末来。

“因为他们是人类,而我们身为人类就有责任帮助他们,如果我们站在他们角度来想,肯定会对现况感到灰心,所以我们不要怪罪别人,首先要以身作则帮助他们。”

垃圾经常年累月堆积形成骇人的“垃圾山”。

近眼看垃圾山是由塑胶袋等物形成,情景骇人。

垃圾场佔地很阔,拾荒者会分“地盘”捡宝。
装载垃圾的罗里一到,就是孩童“寻宝”时间。

烈日当空下干苦活,直到伸手不见五指才回家。

垃圾村木屋都是简陋木板搭建。

社运分子阿兹祖拉曼(左)希望带给垃圾村孩子教育。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