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21/04/2019
黄顺光‧古迹须保留
作者: 黄顺光

具有近140年历史的太平大巴刹,获得房屋及地方政府拨款900万令吉进行修复及提升,对太平人而言,这无疑是一项振奋人心的佳音。

大巴刹位于太平市中心,占据了策略性地点,是所有太平人都熟悉的地标,也是市民购买海鲜、蔬果,肉类,以及享用美食的地点。

英殖民政府当年在兴建大巴刹时,基于当时没有冷气系统及电供缺乏,建筑师便把大巴刹建得相当高,让空气可以顺畅流通。

至于巴刹四周的墙壁,则装置了许多的木板百叶窗采光,因此巴刹即使是没有电灯,也不会显得黑暗,这些都是当时建筑师们的智慧。

大巴刹当年便是太平的集中点,绝大部分的贩卖活动及交易都在这里进行,这也催生了周遭林立的商店,并让雨城繁荣了起来。

当锡矿业成了夕阳行业,以及太平失去了首府地位后,大巴刹虽然无法获得进一步的发展,但它仍扮演著昔日的角色,默默为太平人服务。

大巴刹过后因为陈旧及年久失修,而引来当局要搬迁及拆除的念头,不过此举却引起许多太平人、贩商组织及政党的不满,甚至发动签名请愿运动,以保卫大巴刹。

所幸的是于去年杪,在众市议员据理力争下,市议会终于俯顺民意决定不搬迁大巴刹,而在国会下议院副议长倪可敏的要求下,房屋及地方政府部也同意拨款修复。

古迹便是历史,大巴刹就是见证了太平百年来发展的历史,如果大巴刹被拆除,意味著我国永远失去了一项古迹,新的巴刹无论建得如何豪华先进,也无法取代旧的大巴刹,因为历史是无法被取代的。

日前巴黎圣母院遭遇火患,尖塔在大火中坍塌,引起各界的关注并纷纷捐款以便重建,虽然太平的大巴刹无法与圣母院比较,但在我国却已是非常罕有。

政府对于古迹必须要有敏感度,应该要做的是去想办法如何修复,以保存其原汁原味,而非轻而易举将之拆除,然后以新的来取代,让古迹永远走入了历史。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