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25/04/2019
【4.23读书日特别系列】曾翎龙/白垚的砖头书
作者: 曾翎龙

【本日书主题】我心中那些肯定卖不好,却非得出版不可的书。

图/曾翎龙

我1999年开始了编辑这行当,2003年与友人创立有人出版社,迄今经手协助出版的书近200种。好些书在制作过程中印象深刻,其中便有白垚的两部砖头书。

白垚对马华文坛影响深远,他的〈麻河静立〉被认为是马华第一首现代诗,原创歌剧《汉丽宝》与《中国寡妇山》更开风气之先。他也是早年《学生周报》和《蕉风》月刊的主要负责人,通过诗论、杂志和活动,掀起马华文学现代主义风潮。

而他与许多卓有贡献、值得敬佩的先辈作家不同:他的文字很好。梅淑贞说白垚让她回到过去那个文采瑰丽的时代,“这样的文字不会再有……。”

1957年白垚自台湾大学历史系毕业,受聘于香港友联出版社,南下马来亚,留下长达二十四载的居留行迹。1981年,随着他移居美国,旧人怀念、新人不识,这样一个在文坛和文学上都有卓越成果的作家,竟似为马华文学所匆匆翻过,几不留痕。

2007年,白垚50年文学功业总集《缕云起于绿草》由大梦书房出版,我参与了制作过程。书厚500页,我称它作砖头书。大梦负责人彭早慧是《学报》人、前《光明日报》总编辑。她说此书内容敏感,由有人出版恐有遭查封之虞,她的大梦书房属玩票性质,关掉无妨。可见当年文艺,非是风花雪月而已,当中思潮流转局势演变,理想的抗争与幻灭,一一透过纸背可供追索。

2015年6月,白垚辞世,家人在他的两部电脑里几度搜寻,“终于找到大大小小共98个有关文档。依据他最后修订过的全书目录和各卷章目,经仔细梳理后,共得约四十万字的文稿。”早慧在这基础上着手整理,这便是《缕云前书》的由来。而这次,我不想错过白垚了──一间文学出版社错过了白垚,是非常失礼的事呢。 2016年6月,有人出版社出版了《缕云前书》上下二册。

这是白垚的自传体小说,时间跨度是1956年至1959年间,主人公怀抱理想从香港南下新加坡,辗转到吉隆坡办刊物、搞文艺活动。他在扉页处留了一句话:“我写的是fiction,你认真,是你的想像”。我想像这是白垚的托辞,为了掩藏情事,如第一卷〈书生意气〉里头情愫的滋生与暗思量,其中的转折与错过,竟或有现实人物可对照。

但他着墨更多的是志向和抱负。早慧在跋里指出:“他也从头细说了1957年南来之时,所经历的殖民主义遗风、左右派别的意识斗争、新邦初建的民情,以及马华文坛的混沌初开。而这,正是我们历史中被淡化、被缺页的留白。”

对早慧来说,此书像是“故人托孤”,情感责任重压,其中心力的耗费磨损不可计量,更不惜承担过半的制作成本。我们数次到永联印务公司,洽谈这部大书种种细节。无论用纸、装潢,烫金烫银,都让永联负责人沈小姐讶然:真要这么做?可以试试看,但不确定能否做到。颜色出不来,要重做。天价哦。

一套二册,以蓝色彩带穿过两块硬纸板夹起,绑牢。900页,2.3公斤,厚2.5吋,定价138令吉。凡此种种,恐怕都是马华文学出版的创举了,我们称它作“豪华砖头书”。但如前所述,知道白垚好的人不多了。一些读者嫌贵,其实书印500套,每套成本80令吉,代理价却是定价的一半。即是说,你在书店买一套,出版社只回收69令吉,倒贴11令吉。很难卖得动,而且卖一套亏一套,为什么还要出版?

因为出版的意义除了流传,更重要的是:留存。白垚这两部书,可说是马华现代文学的开端和某种意义上的总结。难能可贵的是,无论年轻时初到南洋,或年老异国著书,他笔下的文字始终静立于时代洪流,也屹立在文学之巅。可惜竟或走得太远,识者疏落。我们想让更多人看到,至少历史应该看见他,而这便是出版的意义。

图/曾翎龙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