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25/04/2019
瓦达姆迪:未开始行动·有人炒作ICERD课题
4788JN20194241923152315668.JPG
瓦达姆迪说,他处理的事情具有争议性,但是对国家有利,只是一些人不喜欢、不了解。(图:星洲日报)

(八打灵再也24日讯)掌管国家团结及社会和谐事务的首相署部长瓦达姆迪指出,有关《消除一切形式种族歧视公约》(ICERD)引起的争议是因为有心人士不实的指控,根本一切还未开始行动。

配合希盟执政近一年,他接受媒体联访时说,他已经在国会解释清楚,会与人民沟通后才决定签署ICERD与否,但是还未开始行动,反对党已经在演大戏,加上媒体喜欢报道敏感性的一面,才会使这件事备受争议。

“一般上,人民不喜欢听解释,而是选择看各项耸动的指控,对于他或对政府的指控都是不实的。”

OIC成员国已签ICERD

他说,ICERD是一项国际公约,许多国家包括伊斯兰大会组织(OIC)成员国已经签署。

至于施菲尔斯里马哈马廉曼兴都庙骚乱事件,他说,需要在有关单位完成调查和审讯。

去年年杪,当签署ICERD的课题被指是废除马来人和土著特权,反对党曾经指瓦达姆迪在处理ICERD的课题上破坏国民团结,应该引咎辞职。

询及他曾经在ICERD和兴都庙骚乱事件中饱受批评,他作出上述回应。

此外,针对一项网上民调,他被选为不受欢迎的三名部长之一,瓦达姆迪说,他处理的事情具有争议性,但是对国家有利,只是一些人不喜欢、不了解,他不会太介意,人民总会有一天了解他。

对付发表种族性言论网民

另一方面,瓦达姆迪也同意社交媒体上的种族性言论越来越猖獗的说法,他认为,有些人开设脸书帐户只是为了故意找麻烦,在网上发表伤害各族感情的言论。

他说,政府严正看待这些事情,通讯及多媒体部采取行动对付这些人,而警方也会进行调查。

询及政治人物在补选中发表越来越多种族性的言论,他说,不只是在补选,在国会中也是如此。

“他们误导人民、扭曲事实,导致马来社会的不安,政府必须处理这件事,而各个政府部门都在讲解,向人民解释。”

他说,该部是政府与人民的一道桥梁,其实基层人民十分团结一致,了解和支持政府的政策,而睦邻原则中心和居民协会扮演了他们的角色,举行了促进各族团结的活动。

或在商场宣传国民团结

他指出,根据研究显示,至少有30%的大马人喜欢在周末去购物中心,因此该部目前与各家购物中心例如永旺、Mydin讨论,合作宣传国民团结的活动。

“目前有8100个睦邻原则中心,还会有更多居民协会和非政府组织参与,他们都可以协助政府处理基层人民的问题以及向基层人民解释各项政府的团结计划。”

关注少数民族防被边缘化

他指出,政府也会关注少数民族如暹罗族、葡萄牙后裔、沙巴和砂拉越的少数民族,以便他们不会在国民团结议程中被边缘化。

“我已经出席许多各族的庆典活动,包括马六甲葡萄牙村的圣诞节庆典;我也到原住民甘榜的活动,以便他们参与促进团结的活动。”

他指出,原住民发展局(JAKOA)也首次举办了原住民大会,大约1200名村长和代表出席,学者和非政府组织代表也出席,这兑现了希盟宣言的第38项承诺。

他说,这项大会听取了原住民的心声后,大会也提呈了133项提案,以提升原住民的生活水平,经过研究后会纳入原住民发展蓝图中。

“这些提案包括原住民的土地、教育、文化课题,以及提出他们的诉求,他们也要求遴选和撤除村长的权力,而不是由部长决定,我欢迎这项建议。”

年杪呈原住民法令修正案

他说,经过研究后,预计会在年杪提呈原住民法令的修正案。

瓦达姆迪指出,他也负责印裔社会转型单位(MITRA),该单位获得1亿令吉的拨款。

他说,为了确保确保透明度,该单位拟定明确的指南,提出申请拨款的团体都必须汇报拨款的用途,MITRA网站中会刊登所有获得拨款的团体及其活动。

“这些计划主要是协助低收入群、提升印裔的教育水平,以及让没有接受教育或教育程度不高的印裔族群接受培训,成为熟练的技术员工,增加他们的收入。”

最大成就为推动国民团结

在提及希盟执政快一年,他担任部长的3项所满意的成就时,他说,其中最大的成就是该部促成私人界、非政府组织和居民协会合作,一起宣扬和推动国民团结的计划。

“原住民一直以来备受边缘化,今年举行的原住民大会是史上第一次,也是首次由首相敦马哈迪出席以及表达政府认真看待原住民诉求的意愿。”

他说,第三项成就是重新检讨MITRA的申请拨款程序,以透明的系统拨款。

此外,针对政府考虑处理国家和谐与和解委员会一事,他说,目前还在初步的阶段,该部将会向澳洲、纽西兰学习。

“我们正在谨慎地研究,希望可采用一个被接受和可以实际应用的模式。”

较早时,内阁决定不提呈两项加强国民团结的法案,即《国家和谐与和解法案》及《宗教与种族仇恨法案》,因为发现草案与现有的法令有重叠之处,而政府将考虑成立全国和谐与和解委员会。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