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26/04/2019
​神山地质公园(中篇)· 神山遗蹟沉睡百万年·4750平方公里等新标识
作者: 王丽萍

高处鸟瞰兰瑙古代湖泊,如今的兰瑙平原。

报道/王丽萍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是于1997年提出地质公园概念,2015年11月17日,该组织195个成员国正式通过创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UNESCO Global Geopark)新标识。

马西劳一带的村民阅读神山地质公园看板的资讯。

交怡世界地质公园 全国唯一

世界地质公园的目标是以单一、统一的地理区域,整合保护、教育和可持续发展概念管理公园内具有国际地质价值的地点和景点。

截至2018年,全球28个国家共有140个世界地质公园,于1997年列为我国首个全国地质公园的浮罗交怡地质公园,于2007年获列为世界地质公园,也是我国至今唯一的世界地质公园。国家地质公园地位是成为世界地质公园的条件。我国至今共有3个国家地质公园,浮罗交怡之外,另两个是近打谷(Kinta Valley)和日莱峰(Gunung Jerai)。

拟议中的神山地质公园的面积达4750平方公里,包含整个神山公园及週边的兰瑙、古打毛律和哥打马鲁都地区,共有14个地质景点、10个生物景点及6个文化景点。

配合国家地质公园执委会举行的神山地质公园评估活动,当局已在所有景点设立资讯看板,提供各地质、生态及文化景点相关资讯,供评估员进行评估,民众也可透过这些看板认识神山地质公园。

神山地质步道让登山者探索神山植皮及地质特征。(沙巴地质及矿物局提供照片)

冰蚀造就锯齿山峰

在那峇鲁镇(Pekan Nabalu)的景观台眺望神山,可籍著图文并冒资讯看板和解说,了解神山花岗岩体经历数以百万年计的侵蚀与风化作用,最终露出表面的过程。

在3万年前冰河时期末期发生的冰川侵蚀作用,使神山顶部呈现锯齿状轮廓的突出山峰,包括罗氏峰(Low's Peak)、圣约翰峰(St John's Peak)、艾德华王峰(King Edward's Peak)、佐治王峰(King George's Peak)、维多莉亚峰(Victoria Peak)、丑姐妹峰(Ugly Sisters Peak)及驴耳峰(Donkey Ear Peak)。

神山地质步道(Kinabalu Geotrail)让登山者探索及了解神山有趣迷人的地质也是神山登山道,从丁波汉登山口沿著登山道,可观察神山地质遗迹,以及冰川侵蚀特征与景观。

登山者可根据沿途设立的地质步道资讯看板,观察不同的地层或花岗岩,并根据沿途地质面貌,想像在悠远的年代,冰川运动如何把山顶上的巨石、碎石、砾石和淤泥侵蚀至巴那拉班(Panalaban),造成神山顶部的奇形怪状的尖峰、U形槽谷、冰斗及冰碛沉积物等,磨蚀作用也造成岩石表面光滑及有擦痕、表面坎坷不平及形成冰川刻槽。

冰川侵蚀作用挟带和搬运各种不同大小和形状的碎石,包括砂岩、蛇纹岩、花岗岩、砂岩及淤泥等沉积在神山脚下,于1万多年前在马西劳至昆达山一带形成面积广大的比诺索砾石层(Pinuosok Gravel)。

面积广大、厚达150公尺的比诺索砾石层,为神山週遭地区和社区,如基耀村、古打毛律及兰瑙马西劳村等,提供肥沃土壤,特点是混杂各种砾石被冰带了下来,没有时间经过整理,就沉积在那里,而地壳活动依然活跃。

在马西劳的甘榜比诺索的一家小茶店旁有个地质景点,展示冰川沉积物比诺索砾石层。这个地点原本是一个小山丘,地主把山丘剷平建了茶店,剩下的一部分沉积物土丘,当局用以展示冰川沉积物。

兰瑙至担布南路的柯尼比河古代海洋地壳特鲁斯马迪地层。

兰瑙平原 有段传说

兰瑙平原在很久很久以前其实是个湖泊。长8公里及宽4公里,位于海拔460公尺的兰瑙古湖泊(Ranau Ancient Lake)相信于约4万年前因发生断层活动造成地表裂开而形成。

从週边山区侵蚀作用而来的巨石、砂岩、粘土等,渐渐在湖泊堆积成厚达60至120公尺沉积物,在湖水流走后,遗留的沉积物形成兰瑙平原的地貌。

在兰瑙综合体育馆设有鸟瞰点及看板,让人观察及了解兰瑙古代湖泊的形成。

无独有偶,当地杜顺族对如今是大片稻田的兰瑙平原的传说,也和水有关系。

传说,在古时当地人们举行长达2至3个星期的庆典,在饮酒作乐后有人开始把玩鸡和猪等动物。

不久后,有一老人出现,告戒一名好心人,应停止折腾动物的游戏,否则将受到上天惩罚,下降暴风雨淹没大地。村民在获好心人转告后置劝告之不理,好心人过后和家人离开当地返回高处的家。

当地过后果真遭遇大风雨,所有人和一切物没入水中,大水消退后,之前离开的好心人与家人来到这片平地生活。有说,这与当地现今人口不多的情况不谋而合。

沙巴大学地质学者菲力斯东姑(左)与国家地质公园执行委员会成员卡玛罗斯兰莫哈末博士在位于兰瑙通往哥打马鲁都的嘉拉斯山对古海洋地壳进行讨论。

到柯尼比河 观察地壳

评估活动一行人也到兰瑙至担布南路的柯尼比河(Kenipir)观察古代海洋地壳,展示的是于6500万至4500万年前在4000公尺海底形成,在沉积作用下,砂岩和粘土组成一层层堆垒的特鲁斯马迪地层。

在地层中发现的孔虫浮游生物及痕迹化石证明这片土地以前形成于深海。在2000万至1500万年前,构造挤压把海洋地壳抬升到目前所见的表面。

波令温泉(Poring)代表神山地质公园温泉景点,高达摄氏60度的水温除了与形成神山的侵入岩浆有关连,也因为基邦吉断层( Kipungit Fault)的存在和深度。这里约3英亩面积一带至少有5个较小的温泉泉源。

在位于兰瑙通往哥打马鲁都的嘉拉斯山(Bukit Garas)柏兰仓岸村(Kampung Perancangan)是源自1亿2000万年(白垩纪)4000公尺深海底下的古海洋地壳。

大约在2000万年至1500万年前(中新世初期至中新世中期) ,这个海洋地壳在构造挤压下被抬升起来。

与柯尼比河古海洋地壳沉积岩不同的是,这是地壳最底层岩石,包括有超基性岩石(蛇纹岩)、枕状玄武石与细碧岩,以及由燧石、砂岩及泥岩所形成的蛇绿岩套。

其他的地质景点还有代表冰川遗迹的昆达山的英达柏迈平原、哥打马鲁都的巴利亚穹河(Baliajong)古海洋地壳、古打毛律甘榜比拉善、古打毛律瓦里奥河的瓦利奥混同岩(Melange Wariu)、马末铜矿场废矿湖等等。

神山地质公园地质图。(由沙巴地质及矿物局提供)

宣导地质公园概念

沙巴大学地质学者菲力斯东姑教授表示,3天评估活动所看到的只是神山地质公园的一瞥,是当局选出最具代表性的地点和景观,让评估员亲身体验神山地质情况和面貌。

他表示,严格而言,评估活动是需要攀登神山,考察地质步道和冰川侵蚀现象的,惟基于时间有限的而省略掉。

也是国家地质公园执行委员会成员兼沙巴神山地质公园顾问的他说,如今所列出的所有地质、生态和文化景点,以及所有资讯板都只是暂时性和起步,主要是为了展示给评估员,都是一些已发展、有旅游活动和有一定名气景点。

“现在的一切都是暂时性,一旦获通过成为全国地质公园时,将会持续发展和进化,并增加更多新的景点。”

他也说,民众和涉及的社区与村民,如今对地质公园概念依然很模糊,在获得全国地质公园地位后,还需要进行各种的宣导和时间,人们才会意识地质公园的重要和懂得珍惜它。

参与神山地质公园评估活动的一行人在纳巴鲁镇观景台上以神山为背景合影。

在马西劳展示的比诺索砾石层。
波令温泉与神山的形成密不可分,该处一带共有5个温泉泉源。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