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01/05/2019
【根补选特备】曾是沙巴州首府·山打根历经炮火洗礼
作者: 张晓林

山打根市区早期的第三街。

山打根的旧市区中央巴刹外观。

报道/张晓林

山打根,沙巴州的第二大城市,位于沙巴州东海岸,因曾吸引大批香港人到来做生意,甚至有者决定在当地扎根,开枝散叶,所以山打根也有著“小香港”美誉。

日军首个攻击城市

沙巴(早期称为北婆罗洲)开拓初期的首府是建在古达,于1883年迁到山打根,足见山打根开埠者威廉帕拉尔(W.B Pryer)已为山打根带来相当可观的发展。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军将山打根定为首个要攻击的城市,日军于1942年1月1日登陆纳闽,继续入侵北婆罗州其他地区,使婆罗洲进入日据时期。

1942年至1945年,日本军队佔领当时的马来亚、北婆罗洲和砂拉越。

盟军的轰炸摧毁北婆罗洲大多数城镇,山打根被夷为平地。山打根曾有一座由日本人管理的残酷战俘营,用来关押澳洲及英国战俘,后来盟军的不断轰炸,使日本人被迫将战俘营搬迁到兰瑙,山打根距离兰瑙长达260公里,而当时战俘人数只剩下2504人,被迫踏上恶名昭彰的“山打根死亡行军之路”,只有其中6名澳洲战俘成功逃脱。

第二次世界大战于1945年9月10日结束。在日本投降后,北婆罗洲由英国军事管制区管理,1946年山打根成为北婆罗洲直辖殖民地。由于山打根经历炮火洗礼后已变得满目疮痍,只好将首府迁至当时的哲斯顿(如今称亚庇)。

根据《风下之乡:风起云涌》记载,亚庇亚庇(Api-Api)因当时当地有一种盐水木,土著称之为Api-Api而得名,又名哲斯顿,为纪念渣打公司董事部副主席查尔斯哲斯(Charles Jessel)而命名之。

由于亚庇地点适中,是个难得的深水港,刚建竣通往内陆的火车总站也建在此地,所以在市镇建立后,生气勃勃,欣欣向荣,发展迅速。直到1911年,已拥有2686人,经历了约40多年的发展,亚庇市已初具雏形。

不过,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进入尾声时,联军由于反攻心急,亚庇市被夷为平地,只是亚庇情况比当时的北婆罗洲首都山打根还好一些,尚剩下少许建筑物,这也是亚庇后来成为沙巴州首府的主要原因。

山打根在1902年的全貌。

名字由苏禄语演变而来

根据由退休教师丁世杰著的《风下之乡:风起云涌》记载:“当地土人间流传的故事,这名字(山打根)也是从苏禄语转变而来的,因为当时在那裡有一间当店,苏禄人称抵押借贷的当店为Sanda,山打根(Sandakan)就是从(Sanda)演变出来。”

此外,根据该书记载,山打根在1979年6月21日庆祝开埠100周年纪念,纪念威廉帕拉尔于100年前,在山打根的旧船坞区,象徵式地砍下一棵咸水柴而建立山打根。其实,当时并没有山打根,只有一个不起眼的小村落,在一个命名为德国岛(Pulau German)的西端,离开三脚石约1哩。

“这一带,在那时是出名的海盗渊薮,威廉帕拉尔只带著3名警员,竟然敢在这荒山野岭、海盗活跃地带,冒著生命的危险在此驻扎,逐渐把山打根建立起来;为了纪念他建立山打根的丰功伟业,因此为他建了一个纪念碑和以他的名字命名一条街(即帕拉尔路),永远纪念他。”

1957年山打根国泰戏院。

在黑白老照片中,圣迈克与诸天使教堂早期建筑外观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