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01/05/2019
刘志华岁月心思献祖业 ‧ 编织卷帘考功夫
作者: 林綵洁/摄影:郑霹麟

0089LMH20194301234182426004.jpg
刘志华继承衣钵后,把岁月和心思都献给了祖业《刘开记》。

一家老店,一位老师傅,在首首老歌的伴奏下,将一片片的木条和竹条串连起来,从年少到白头,日复一日,编织出一卷又一卷的卷帘。

尽管手工卷帘行业已步入夕阳,怡保旧街场锡米巷“刘开记”百年老店的大门依然敞开,身材精瘦的老师傅刘志华已82岁高龄,老行业难抵时代的洪流,由于利润微薄,无人有意承接,多年来刘师傅一人支撑,用着祖辈时代沿用下来的工具延续这门工艺。

传统工艺的生产量和速度固然不比机械化制作来得多与快,可是每份作品都是独一无二,无可替代,而且能耐度更高。刘志华说,一卷木帘可以用上10年,而竹帘至少也可用2至3年之久。

编制卷帘的工序繁琐,考得是师傅的功夫和耐力,所以说传统工艺承载的不只是技术,更重要的是先贤的智慧,华人刻苦耐劳,坚韧不拔,持之以恒的价值观。

自幼耳濡目染继承衣钵

刘开记的百年事业,由刘志华的祖父创始,一代传一代,刘志华自幼在木枝竹枝围绕下长大,10多岁就开始在店里帮忙,耳濡目染下,父亲退休后自然就由他传承了衣钵。

木帘竹帘于五六十年代非常兴盛,直至六七十年代达到顶峰,几乎每家店铺都会挂上木帘或竹帘,用以遮阳挡雨外也当作广告牌。

五六十年代非常兴盛

直至今日一些老店铺仍悬挂着画有图案和招牌的卷帘,只是许多已漆料斑驳,图案与字体退色模糊,刘志华说,现在还是有人要订做或补画招牌,但据他所知,画招牌的老师傅已没剩几人。

时代被机械化所淹没,其他材质的卷帘冲击市场,加上木制与竹制卷帘退潮流,这门行业也逐渐没落,连带制作传统卷帘的材料都已经停产,以前刘开记用印度麻线编制竹帘,不过这个麻线停产了,现在他们转用尼龙绳。

编制工序耗时耗力

看师傅示范编制帘子,做法看似简单,难的是耗时耗力又考验耐心的过程,一卷木帘的工序从磨滑木片、编制、上漆到晾干前后需要至少3天才能完成。

师傅剪下一小支一小支的铁线,将它们扭曲成“U”形,这些“U”形铁线就像夹子一样,一个接一个的将一片片的木片连接在一起,制作过程颇考眼力,但师傅连老花眼镜也不必戴,手法娴熟利落,让人一时忘了他已是耄耋之年。

绳索编织要扎得够稳

制作竹帘则是用尼龙绳以交叠的编织手法将竹片一节节的串连起来,要扎得够稳,绳索很容易打结,师傅得慢慢的整理绳索再继续编织,这种工作少一点耐心可做不来。

刘志华说,木帘和竹帘不像塑料帘子一样尺寸要多大都有,木帘竹帘一般上最宽只能到10尺,太宽的话晒久了会自然弯曲,而且很难找到长又够直的竹枝。

感叹传统工艺被埋没

刘志华本领可多了,除了编制木帘和竹帘,他也懂得雕制牌匾,不过由于没有人手,他已很少接订单,雕刻的工具也被收藏到不起眼的地方,时代的推进,令传统工艺一个个的被埋没,让人感到唏嘘。

刘志华比较寡言,但谈及自己认识的一位年轻女生热衷于传统与现代刻字艺术且积极推动传统工艺时,他却说得特别起劲,不自觉地嘴角上扬,可见这位老师傅对传统工艺依然挂着一份浓浓的情意结。

0089LMH20194301234222426007.jpg
刘志华编制帘子用的铁梭子可是祖辈留下来的古物。

0089LMH20194301234202426006.jpg
编制卷帘的方式并不难,难的是考验耐心的过程。

0089LMH20194301234232426008.jpg
一卷好看又实用的木帘所需要的工具和材料很简单,木条、铁丝、钳子和工匠的一份用心。

0089LMH20194301234192426005.jpg
连接木片的工序颇考眼力,但已是耄耋之年的刘志华连老花眼镜也不必戴,手法娴熟利落。

0089LMH20194301234172426003.jpg
传统手工卷帘难抵时代洪流,许多店家纷纷结业,惟《刘开记》的大门依然敞开。

0089LMH20194301234252426012.jpg
木帘竹帘雅观耐用,虽然已不如以往般流行,但仍获不少识货之人欣赏。

0089LMH20194301234232426009.jpg
一支支铁丝扭曲成“U”形,它们就像夹子一样将木片连接起来。

0089LMH20194301234252426011.jpg
尽管面对时代冲击,《刘开记》百年老店的金漆招牌仍然高高挂。

0089LMH20194301234242426010.JPG
刘志华的雕刻工具上的痕迹,象征着一门传统手艺走过的辉煌和如今的落没。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