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12/05/2019
孔建莹·名校,真的这么重要?
作者: 孔建莹

香港电影《五个小孩的校长》以真人真事改编而成,讲述名校校长出身,本著爱教育的心,成为全香港最低薪幼稚园校长吕丽红,成功挽救元朗锦田元冈幼稚园避免被“杀校”的故事。

电影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两幕,一幕是吕丽红被著名教育集团看中她爱教育形象号召力,招揽她当代言人,为该集团做形象,遭到吕丽红拒绝;另一幕则是吕丽红努力招生,有家长带孩子来看了幼稚园的环境,发现幼稚园既没有名校光环,也不光鲜,就断然回头不愿报读。

另一套电视剧《虎妈猫爸》,女主角是个“虎妈”,为了让孩子进入城内的第一小学,和家人起冲突,孩子也不见得喜欢到那里求学。这也是名校效应的故事。

我采访过两所百年华校,地理位置来说,是城市小学,可是不是家长眼中的名校。这两所学校面对同样的问题,就是父母爱把孩子送到名校就读,所以学生人数越来越少。看到这种情形,就觉得华教悲歌。名校,真的这么重要?

为孩子报名读名校,是我小时候就看到的风气。因为爸爸的店地址在市区,有些家长会“借用”我们的地址报读。我们不排除家长是要方便接送,才让孩子报读市区学校,但有的父母明明不顺路,却还是每天摸黑起早,送孩子到名校上学。父母累,孩子也累。

我也是名校出身,要读名校,每天面对的是耳提面命的考好成绩、同学之间的成绩比较、课后做不完的功课……,就连报名补习,也会被他校学生说“名校生都要补习的吗?”

当你出了社会,就会了解是否读名校,其实不是最重要。在我而言,一个人的价值,是他的品德。教育部规定,政府考试成绩放榜时,媒体不能比较成绩,我觉得这个规定是好事,至少我们可以看到其他非全A生的表现,不只是以成绩作为标准。

不管是否名校,师资其实都一样,非名校不代表老师的水准就比较低,反而因为学生人数较少,老师能分配给每个学生的注意力更平均。

电影带出的讯息,是现代家长为了培育孩子成为精英,非名校不可的心态。作为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很正常的,可是多少孩子为了达到父母的期望,成为“读书机器”,甚至有情绪病,却是父母更应该关注的部分。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