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12/05/2019
苏俐婵‧万恶中有良善吗?

文:苏俐婵

“全天下没有一个爸爸妈妈,要花一个20年去养一个杀人犯。”台湾社会写实剧《我们与恶的距离》剧情中,随机杀人凶手的母亲李妈妈这一句沉重剖白,道尽内心的悲痛和无奈。

近期掀起热议的《我》剧,受到许多观众的广泛关注,观后不禁引人深思与挖掘人性,探讨各种社会议题。

我们从媒体读取社会新闻、现实惨剧,杀人犯的行为令人发指,网民恶毒、辱骂的留言排山倒海跟随而来,甚至指责、诅咒凶手全家,展开网络霸凌,舆论公审。殊不知,网民分分钟成为隐形杀手,与恶为伍。

剧情演绎受害者家庭和加害者家属的对照,被害者家属沦陷丧亲之痛,凶手亲人背着家有杀人犯的罪孽,两家人心里永远都藏著抹不去的剧痛伤口,“如何放下”成了人生大考验。

剧情还涉及死刑判决,这不由得我们不省思:死刑,是否恶的最终结果?这一点无疑让许多反对废死的群众,有了重新探讨与省思的空间,如何避免有下个受害者?怎么从根本去解决?

剧中另一个故事叙述精神病友被有色眼光看待,遭社会歧视与唾弃的情况。

数年前,我因采访工作接触到精神病友和家属。面对患有精神疾病的孩子,望子成龙的父母该怎么办?

在精神健康中心,我深深感受到家长们的父爱、母爱,患病的孩子勇敢接受治疗,对他们能够积极面对生活而感到欣慰。其实只要病人接受适当的治疗,病情可被改善,而不一定是被“关”起来。但现实中又有多少家属会有相关意识呢?

精神病友常被贴上“疯子”称号、“随时可能会伤害人”标签,导致他们成为边缘人,缺乏社会的支持,这都是因为社会对病友的误解。

只要我们愿意去深入了解,也以同理心看到事情,每一个人都可以设法避免成为“计时炸弹”的引爆者,阻止下一个悲剧的发生。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