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19/05/2019
刘振仪‧何谓公平?
作者: 刘振仪

文:刘振仪

教育部长马智礼在理大针对大学预科班发表的言论,期间举出“土著因不谙中文被拒聘”的例子,实在令人发笑。

我重听他当时发表的完整言论,发现他想表达的讯息很简单。

我的解读是:他认为,以固打制分配名额的大学预科班,是当年扶持土著想法下产生的,唯有土著面对不公的问题(比如因为戴头巾或不谙华语被拒聘)获得解决后,才可谈论国人要求的公平;一旦国家能做到共享繁荣,就不再需要固打制。

“土著因不谙中文被拒聘”这例子已引起太大的舆论讨伐,这可笑的例子也不值得再去讨论。我想说的是马智礼谈起,大学预科班固打制政策背后的扶持意义。

我国大学预科班引起的风波与美国平权政策引起的议论,有些相似。美国通过平权法案,让大学招生时保留特定名额给予少数族裔(如非裔美国人与拉丁裔),让少数族裔在就业、就学时具有平等权益。不过,这项具有扶持意义的政策,多年来始终引起争议。

有者认为,这项所谓的平权政策已造成逆向歧视。因为,相比获得此政策保障的族裔,不获此政策保障的族裔,是否就需更努力考取更好的成绩,才可被大学录取?若真如此,那这公平吗?

当然,上述的问题至今没有一定的答案,因为总有一方支持扶持弱势,也总有另一方要追求绝对的公平,不能因为嚷着对一方公平,造成对另一方不公平。我国大学预科班设下的固打制,似乎也围绕在同样的问题。

只不过,两者最大的差别是,美国的平权政策旨在扶持少数族群,我国的大学预科班固打制是在扶持土著,而土著属于我国多数族群。我这里提到的多数与少数,是很纯粹的以各族人口比例区分。

马智礼的说法是,政府当年在1999年制定这项政策时,因为当时的土著贫穷。我尽量回想过去,不禁疑问,20年前的大马,土著以外的族群难道真的相对富有?当然,我没有答案,因为我不明白,为何贫穷或富有是由肤色决定的?

政府如今决定延续这项已实行20年的大学预科班固打制,甚至把这块蛋糕“做大”,增加名额,是不是因为土著与20年前一样,依然相对贫穷,或仍在某方面处于弱势?

我认同,社会里确会有一些群体因人口不多,政治力量不强而属于少数,也或在经济条件之不济而属于弱势,政府必须通过一些政策扶助这群体让他们壮大,就如提供公屋给贫穷人家的原理。

但是,扶助政策里很重要的一点是,只要被扶持的对象,其情况已有正面的改善,这项扶持就该转向其他有需要的人。若没被政治现实影响对弱势的定义,扶持政策的确该走向这样的发展。

(作者为本报记者)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