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26/05/2019
“情在人间”助养儿童计划‧47户逾50学生获援金条
作者: 王丽琴

5180WLK2019526143722935169.jpg
萧依钊(右七)颁发特别生活援助金给7户家庭及孩子,每家各获得5000令吉。

(八打灵再也26日讯)本著“再穷不能穷教育”的理念,深信教育可以改变生活和命运,47户家庭约50名学生今日在星洲日报基金会推动的“情在人间”助养儿童计划下受惠,获得生活援助金资助,以应付生活上所需。 

星洲日报基金会副主席萧依钊指出,她深信教育可以改变个人的命运,尤其我们正步入智慧时代,更需要接受教育引导走向时代的转变;若贫困家庭的孩子被剥夺学习的机会,这将会导致他们的生活会越变越苦。

萧依钊:深信教育可改变命运

她今日在“情在人间”助养儿童计划-端午节联欢会上致词时说,在处于智慧时代下,即便是外人眼中的工人阶级行业,除了自身需拥有知识之外,也必须通晓多种语言,现今已经不再是他人认为“劳动者”不需接受教育的年代。

她以其一次国外旅行的经验为例,叙述她曾遇过一名素食餐厅女店主与女儿共同经营餐厅生意。虽然女店主是单亲妈妈,孩子在单亲家庭中成长,但她们从未怨天尤人,反而展现积极向上的一面。

她说,她们售卖的都是价格公道的素食菜肴,让当地民众可以吃到廉价又美味的素食。

“直到三年后,当我再回到那间素食店,我发现原来当年招待我的小女生是店主的孩子,并非店主聘请的侍应员。而且,她已经大学毕业了。两母女过得非常快乐,因为她们可以凭藉自己的能力,在当地社区服务,这种精神令人敬重。 ”

萧依钊指出,无论处于多么严苛的环境,只要努力振作及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帮助他人。帮助者会让内心感到快乐;或许,哪天你需要他人帮助时,你曾帮助的人也会给予你一臂之力。

她也特别感谢助养者的善心资助,才能促成今日的助养计划。

7学生获特别生活援金

星洲日报基金会“情在人间”助养儿童计划于今天上午10时30分,在星洲日报总社B2礼堂进行。每户受惠家庭可获得500令吉,学生则是每人获得100令吉。

当中有7名各获得特别生活援助金的受惠学生为苏微雯(12岁)、辜顺业(16岁)、徐炜达(10岁)、杨晓漫 (10岁)、罗芷晴(17岁)、曾子源 (12岁)及黄嘉雯 (12岁)。

这些被遴选获得特别援助金的清寒学生家庭,每家可获得5000令吉的贫困援助金。

少年与病母一天只吃两餐

其中,受惠者之一辜顺业的父亲于2011年因胃癌去世,留下母亲与他相依为命。印尼籍的母亲因多病缠身无法工作,而高血压和糖尿病导致她的视力模糊。近日,她更因部分脚趾被锯掉而造成双脚肿胀。

辜顺业无微不至地照顾母亲,每日更亲自煮食三餐,陪伴她到诊所复诊,并且每月需注射一次的消肿针。他和母亲两人为了节省开支,一天只吃早餐和晚餐;假日时,懂事的他会去打散工,帮补家用,包括母亲的医药费。

一家六口靠脚疾父亲养家

此外,来自巴生港口的徐炜达共有4名兄弟姐妹,分别为12岁、10岁、6岁及2岁。他们的父亲是在家里附近的油站工作,由于他脚疾而行动不便,因此走路一拐一拐。

一家六口住在亲戚的屋子,不需缴交租金,但他们必须省吃俭用以应付生活费。父亲一人微薄的收入,并且还要支付孩子的学费、交通费及小儿子的奶粉费,一家人的生活非常吃力。

3母女与瘫痪外婆入不敷出

另外,今年17岁的罗芷晴因父亲在多年前已经离开了家里,两姐妹都是由母亲一人抚养,但母亲只是一名保姆,帮人看顾小孩,收入勉强维持生活。

罗芷晴有一个因中风而瘫痪的外婆,无法自理,每日需要用成人纸尿片。此外每月加上租金、伙食费、水电费等其他开销,入不敷出,生活压力几乎压得她喘不过气来。

每户家庭除了获得红包及手礼,星洲日报基金会更特别安排学生们向家长献上康乃馨,表达感恩之情。

出席者星洲日报基金会执行长刘昆升、助理执行长林振全、同泰祥有限公司董事经理林培坤夫人巫丽漫及姐姐巫丽央。

5180WLK20195261438332935201.JPG
星洲日报基金会“情在人间”助养儿童计划在本报总社B2礼堂进行,受惠家庭和学生出席领取援助金。

5180WLK20195261437352935173.jpg
萧依钊(第二排右六)与众嘉宾在颁发援助金给助养儿童们后合影。第二排左四起为林振全、巫丽漫及巫丽央;右五为刘昆升。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