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12/06/2019
网络霸凌,够了!(二)
作者: 蒙慧贤

随着网络霸凌事件的频频发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有关网络霸凌的调查数据也渐渐增多。

透过这些数字,我们该得到怎样的领悟和采取什么行动?在下一宗网络霸凌事件发生之前,家长和教师又该如何教导孩子,把网络霸凌的案件数量减至最低?

9550.jpg

5564MWY20195282019102994095.JPG
侯雯荔(注册心理辅导师)(摄影:本报 蔡伟传 黄志汉)

受访者:侯雯荔(注册心理辅导师)

受害者:“为什么是我 ?”

在发现自己被卷入网络霸凌的纠纷时,受害者应尝试寻出当中的缘由。侯雯荔表示,网络霸凌在很多时候是有迹可循的,所以在面对网络霸凌或网络骚扰时,受害者不妨留意自己的日常举动、网上发表的言论等,但切记,这并不表示“被霸凌都是受害者的错”,每一宗网络霸凌的发生,不一定都找得到原因。

“事情很快就会过去,无需让长辈知道”,这往往是许多受害者持有的心态。然而,网络霸凌的危害性与渗透性超乎我们所想像,受害者应勇于向霸凌者表明立场,倘若霸凌者仍不改善,应立即向家长、老师、朋友等提出问题,制止网络霸凌事件继续延烧。

再者,受害者切记要保存或截图被恶意骚扰的网络文字讯息或图档影片,好在必要时作为“证据”用途。

另外,受害者可改动网络社交平台的设置,限制网上个人信息的公开程度,又或者,关闭旧账号、更改网名或重新开设新账号,将伤害减至最低。

(一)父母

A)闲聊式的讨论与引导,建构孩子正确的网络素养

亲子日常的分享与谈话中藏着很大的智慧与影响力。侯雯荔认为,父母其实可以借由最近的热门话题或影片,与孩子进行闲聊式的讨论,从中了解孩子的想法,培养孩子们恰当的网络感官和素养。

“当你意识到孩子对于一个有恶搞意向的短片表示很好笑,这时你就应该要意识到,孩子对这种短片表示没问题,也表示他有可能是网络霸凌事件中的跟随者。那作为父母的你,应该怎么办?”

是的,父母应该当下和孩子讨论和分析,了解孩子“好笑”的点在哪里,进而了解孩子对于“不合适”的定义是什么,从中给孩子分析该短片所带来的后果。但如果父母依然附和孩子,没有正视该短片的严重性,这很可能会让孩子建构一个他认为是正确的网络素养与安全。

“很多时候,亲子并不是没有话题,只是如何开始去谈这个话题而已。”

例:

父母:你有看过那个纽西兰枪击案的影片吗?

孩子淡然道:有啊。

父母装傻道:听说这和你们平时玩的游戏很像。

孩子听了眼睛发亮,说:对呀。这游戏很有趣的,我跟朋友都在玩……

父母问道:嗯,那人(枪手)这么做,你觉得如何?

“这时候,假设孩子认为枪手的行为是‘傻的,变态的’,那可以知道,孩子对于网络和现实的分辨还是清晰的,但如果孩子表示含糊不清,这时父母就有必要接着话题深入地和孩子聊一聊。”也因此,很多时候,青少年网络安全的意识,是由最亲近的家庭所建立起来的。

B)观察孩子使用手机的频密程度和情绪转化

就如前文提要,任何人都有可能成为网络的霸凌者或受害者。在酿成悲剧之前,父母应常常细心观察孩子在使用手机时的状态:过度频密且兴奋激动、突然减少使用或情绪异常焦虑等等变化,都在反映着家中孩子在面临或身处网络霸凌的事件中。

C)当孩子表明自己是网络霸凌事件的受害者……

当孩子主动向父母坦承自己是网络霸凌事件的受害者时,父母当下应该做的是聆听孩子的感受,不做任何责备与批判,更重要的是,陪伴孩子到学校或警局等相关单位,一同处理和解决问题。

D)当孩子表明自己是网络霸凌事件的霸凌者……

当得知自己的孩子是霸凌者时,父母应当聆听和厘清孩子霸凌对方的缘由,并与孩子沟通其严重性与影响,让孩子停止转发相关贴文,倘若该事件已蔓延到无法单方面制止的程度,则陪伴孩子寻求咨商师、辅导老师或相关单位的协助。

(二)教师

很多时候,网络霸凌的受害者是否有勇气站起来说不,与校园的风气息息相关。

“倘若受害者和老师具有良好的感情,且校方对霸凌事件保持重视的态度,这无形中将给孩子建立足够的信心,让他们勇于把霸凌的事情说出来。”也因此,一起霸凌事件会继续延烧还是停止,师生关系和校风管理扮演着重要一环。

侯雯荔说,校方采取行动时,不仅要找来霸凌者,还务必让霸凌者的父母知道。“大人们所给予的重视的举动,将会给那些想要肇事的孩子一个警告:We are watching you(我们在看着你们)。”

她补充,很多人都会把“解决事情”当作是“把事情闹大”的举动。作为大人,应该让孩子知道:把事情说出来,不是把事情闹大,而是停止这件事情的发生。

“假设教师在处理霸凌事件时一味地想着息事宁人、草草带过的话,那么学生在遇到状况的时候,也不敢站出来。因此,一所学校是否安全,班导、科任、训导、辅导等扮演着重要角色。”

5564MWY2019528201992994094.JPG
林恩瀚(DIGI公司持续发展主任)(摄影:本报 蔡伟传 黄志汉)

受访者:林恩瀚(DIGI公司持续发展主任)

社会都有自身的一套规矩

林恩瀚:网站也是

(一)父母:关注孩子的网络素养与安全

作为父母的你,在管制孩子使用手机方面,会有怎样的规定?

“大部分的父母仅仅规定孩子的上网时间,却没去了解孩子在上网时,都在做些什么。”

林恩瀚发现,大部分的父母对孩子使用手机上网的规则都是时间性的,他们往往会规定孩子一天只有一两个小时的上网时间,却没有关注孩子在网络素养与安全方面的问题,例如告诉孩子网络霸凌他人的后果、如何避免遭到隐私侵犯、禁止打开某些网站等。

包括孩子什么年龄才可以上网的问题,也不是由简单的数字就能决定。林恩瀚表示,每个孩子思维的成熟度和自律能力都不一样,并不能以年龄作为一个标准,父母应以孩子的思维成熟度去决定。他补充,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孩子,父母的管教方式也有所不同。

“孩子小学时,尚且可以控制的方式,孩子中学时,就得以沟通方式,毕竟,孩子来到中学时,所接触的东西更广,是父母所控制不来的。”父母应多和孩子沟通,例如询问孩子最近所关注的话题或视频、如何玩抖音等,从孩子身上学习新的网络知识,并在过程中教会孩子学会辨别网络行径的对错。在此,父母不需要成为网络的专家,但要有分辨对错的能力。

(二)教师:与学生谈价值,让上网变得更有意义

身处网络世代,教师在引导学生正确地运用网络时,与其一味地说,不可做这个不可做那个,不妨和学生谈一谈价值——你做的东西是具有影响力的。

“告诉学生,你在网上的举动,会影响你的工作和奖学金。”林恩瀚表示,如今许多单位机构或企业公司在给学生面试工作或奖学金时,除了会看学生的临场表现,也会观察他们在社交网上的动态足迹。

“社会都有自身的一套规矩,网站也是,并不是说开个假帐号就可以恣意妄为,因为有IP位址(IP Address),每个人在网上所做的一切,都能被查出来。”

林恩瀚表示,老师应教育学生上网要有责任感,以建立一个良好的上网踪迹,为前途铺路,例如:利用社交网站来推动环保运动、宣传校园活动等。“当学生把时间花在有意义的事情,不再无所事事地谈论是非,也就间接地减少校园网络霸凌的发生。

5564MWY20195311437203045550.jpg
(摄影:本报 蔡伟传 黄志汉)

5564MWY20195311437203045549.JPG
(摄影:本报 蔡伟传 黄志汉)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